保险资讯

汇改十年路 人民币市场化改革任务艰巨

更新时间:2017-08-26 04:43
  【摘要】21日是我国汇改十周年,十年间汇改历经五个阶段,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达35%,但人民币市场化改革的任务依然困难重重。

  昨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以微贬5个基点的姿态,平静地迎接着21日汇改十周年的即将到来。

  从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至今,最显而易见的改变是人民币升值幅度。据统计,这十年美元对人民币的中间价从8.1100到6.1197,人民币累计升幅3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已经多次肯定,人民币币值不再被低估。

  伴之同行的还有汇率浮动区间的渐次扩大,并呈现了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特色——从汇改之初0.3%的日间波幅扩至0.5%,再增大到1%,再至现今的2%。

  在汇率形成机制日益完善的同时,尤其是近几年,人民币国际化也以不可逆转的趋势隆隆前行。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T)统计,人民币已经稳居全球第5大支付货币。

  汇改十年结出了累累硕果,但是无论是从汇率的波动性、外汇市场的成熟度,还是从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来看,展望下一个十年,市场化改革的道路依然漫长、任务依然艰巨、困难依然重重。

  汇改历经五个阶段
  人民币汇改这十年,并非一路坦途,有推进期,有平缓期亦有停滞期。十年间,美元对人民币的中间价从8.1100到6.1197,累计升值幅度35%
  从2005年到今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取得了显著进展。这十年,并非一路坦途,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有推进期,有平缓期亦有停滞期。回顾十年的历史时间轴,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阶段一,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人民币基本呈现单边升值。2005年7月21日起,由于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几年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序推进,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中2007年5月21日起人民币对美元波幅从0.3%扩大到0.5%。
  阶段二,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人民币微幅波动。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和中国经济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和不确定性,我国适当收窄了人民币波动幅度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这符合我国经济的自身利益,有助于我国经济较快地实现稳定和复苏。
  阶段三,2010年6月至2012年4月,人民币重拾汇率弹性。当时全球经济逐步复苏,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经济运行已趋于平稳,这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央行相关人士表示,浮动汇率可灵活调节内外部比价,有助于引导资源向服务业等内需部门配置,推动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减少贸易不平衡和经济对出口的过度依赖。
  阶段四,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人民币弹性进一步增强,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自2012年4月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0.5%扩大至1%。外汇操作方式也做出适应性调整,银行允许有隔夜的敞口头寸。
  阶段五,2014年3月至今,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更大作用,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汇率预期分化,中央银行基本退出常态外汇干预。自2014年3月17日,人民币兑美元波幅扩大至2%,同年7月取消银行对客户美元挂牌买卖价差管理,自此银行结售汇市场取消了汇率浮动区间管理。
  据统计,这十年间美元对人民币的中间价从8.1100到6.1197,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35%。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统计,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15年3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45.76%,实际有效汇率升值57.6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已经多次肯定,人民币币值不再被低估。

  人民币逐渐崛起国际市场
  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已经从2009年底的0.02%提高到2014年底的2.47%,并有望在两年内成为第四大国际货币
  伴随汇改进程的,还有人民币国际化。这十年间,尤其是2009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跨境人民币业务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受到了市场主体的普遍欢迎。人民币正在成长为国际市场上不容忽视的币种。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日前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5》显示,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已经从2009年底的0.02%提高到2014年底的2.47%,五年间增长了120余倍。到2015年人民币国际化初期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并有望在两年内成为第四大国际货币。
  下面的一串数字或许更为直观、详细地让人感受到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
  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刚试点的时候,我国货物贸易的结算量只有32亿,在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可忽略不计;而仅仅今年上半年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已经达到3万亿。据上证报记者测算,这已占同期海关进出口总额比重26%。
  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统计,今年5月人民币稳居全球第5大支付货币,较2012年初排名提高14位;市场占有率达到2.18%,是2012年初的8.7倍;同时,人民币稳居第2大贸易融资货币。
  而从储备货币维度,截至2015年5月末,我国央行与32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协议总规模约3.1万亿元人民币。目前已有近30个国家的央行宣布将人民币纳入储备货币范畴。我国也正在致力于推动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
  为了有利于人民币的跨境交易,截至2015年5月末,央行在1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覆盖东南亚、西欧、中东、北美、南美和大洋洲等。
  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投资室主任张明撰文称,过去六年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显著进展,与如下基本面因素显著相关:一是中国经济增速显著高于全球增速,造成中国资产对全球投资者颇具吸引力;二是作为全球最大的国际贸易国,用人民币进行交易有助于降低汇率风险与交易成本;三是中国经济周期与美国经济周期不完全同步,增持中国资产有助于实现全球资产布局的多元化;四是中国资本账户逐步开放,扩大了境外投资者投资人民币资产的渠道与空间。

  市场化改革任务依旧艰巨
  无论是汇率的波动性、外汇市场的成熟度,还是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人民币市场化改革的任务依然艰巨,挑战依然重重
  汇改历经漫漫十年走到今日,可以说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无论是从汇率的波动性、外汇市场的成熟度,还是从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来看,展望下一个十年,市场化改革的任务依然艰巨,挑战依然重重。
  央行相关人士表示,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加大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管涛看来,目前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不论与成熟市场还是新兴市场的货币相比,均处于较低水平。人民币汇改必须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必须战胜有压力时不敢动,没压力时又不想动的“浮动恐惧”,抓住当前外汇供求基本平衡、汇率水平基本合理的有利时机,积极推动相关改革。
  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张明认为人民币能否真正成长为国际储备货币,取决于三个问题能否解决,其一,中国经济能否在未来10年继续维持6-7%的增速;其二,中国金融市场能否持续发展壮大;其三,中国能够避免系统性金融危机的爆发。
  他建议,中国政府应该抓住当前实际,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真正从改革供给面角度来保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同时,应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与利率形成机制,大力发展、完善以直接融资为代表的金融市场,逐步实现金融市场的对内对外开放。此外,应大力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来防范潜在的金融风险,在进一步开放资本账户的问题上继续保持渐进、审慎、可控的态度。
  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进“一带一路 ”战略。上述《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5》中指出,中国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提高这个区域使用人民币的比例,建立一个人民币的货币区域,可为沿线国家提供一个新的金融管理机制。
  《报告》建议可使用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大宗商品计价结算;同时促成人民币成为沿线基础设施融资的关键货币;园区规划和建设中积极引导人民币的使用;大力支持电子商务的人民币计价和跨境支付。

  慧择提示:汇改十年路,历经发展五个阶段。随着汇改进程的不断发展,还有人民币逐渐走向国际化,人民币有望在两年内成为第四大国际货币,但我国人民币市场化改革之路仍旧很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