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私募为进入银行间债市备战 欲放弃通道

更新时间:2015-07-14 08:57
  【摘要】随着私募行业的发展,私募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其投资灵活,风险较小,有利于活跃市场。近日,央行允许私募进入银行间还债券市场,引起了较大震动。但有相关人员称,他们会逐步放弃通道,考虑自主发行产品。

  私募热盼银行间债市
  北京暖流资产投资总监程鹏告诉媒体人,根据这次政策,私募作为乙类户直接在国债公司和清算所开立托管账户,在银行间交易中心直接进行交易,与现有的公募基金、基金专户、信托计划、券商资管计划等乙类户享受同等的市场地位。
  程鹏认为,首先,该政策的实施,将引进更多类型的机构进入市场,有利于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建设,对提高市场流动性、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有长远意义。其次,有利于丰富私募基金的投资交易渠道,提高其投资效率,丰富投资策略,提升投资业绩。
  有私募表示,债券私募基金对进入银行间债市不可能不积极,因为中国的债券市场主体就是银行间债券市场。
  北京鹏扬投资总经理杨爱斌告诉媒体人,交易所债券市场目前容量占比不足8%,绝大部分债券托管在银行间市场。央行允许私募进入市场容量和深度更大的银行间市场,将有利于债券私募规模的扩大。另外,债券私募资金绝大多数来源于银行理财、非金融企业等机构委托,资金规模非常大,银行间债市可以更好满足投资需要。
  同时,杨爱斌也表示,“从投资品种上看,目前政策性金融债在交易所挂牌数量非常小,而且收益率明显低于银行间市场。还有中票、短融只在银行间存在,银行间有很多短期债券,有利于做流动性管理。”

  考虑自主发行弃通道
  以往债券私募一般通过基金公司、信托计划等“通道”投资银行间市场,但该模式存在“通道费”问题,更重要的是,私募不是管理人,而是投资顾问,在投资方面有诸多不便。程鹏介绍,之前私募只能在北金所开户、间接参与交易,但开户手续繁琐,交易效率低下,市场流动性差,不受私募欢迎。
  这次央行文件扫除了私募进入银行间市场的障碍,私募人士告诉媒体人,现在私募进入银行间市场基本上不存在障碍,他们会更愿意自主发行产品、直接投资银行间市场,而不是继续借用“通道”。
  杨爱斌表示,从成本上考虑,投资规模小的借通道比较合算,规模大自己做更合适。但私募认为费用只占小部分,不是关键影响因素。他介绍,原来“借道”,私募只能作为投顾提出投资建议,交易中后台执行由通道方来做,私募无法获得后台数据。这层隔膜的存在,实际上影响到了私募的投资操作效率。
  北京某大型债券私募基金投资总监告诉媒体人,一方面,由于借道,曾经出现管理人担心风险,投顾认为没有风险,双方难以达成一致投资意见,不欢而散的情形。现在产品可以按照私募的投资理念去设置投资范围,可使产品更灵活;另一方面,为私募管理人直接运作提供方便,因为以往私募的不同产品采取不同通道,每个交易软件不一样,有的还没有交易软件,通过传真去发指令,能否成交很难说,管理上难度较大,但现在如果是自己的产品,采用一个管理软件即可统管,管理会方便很多。
  杨爱斌表示,过去借助信托通道,不能做正回购,无法杠杆放大操作,对债券私募产品投资非常不利,下一步考虑自主发行新产品,将银行间债券纳入投资范围,和委托客户、代理渠道洽谈自主发行的模式。
  程鹏也表示,近期正在准备发行债券私募基金,一旦发行成功,将尽快开立银行间市场的账户。前述投资总监也表示,一些存量产品会申请银行间交易资格。

  慧择提示:私募虽渴望进入银行间债市,但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能力进入。对于央行允许私募进入银行间债市,私募并没有想抓住机会,而是在逐步放弃此通道,考虑自主发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