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关于伞形信托的那些事

更新时间:2017-08-26 15:42
  【摘要】为了有效规避风险,很多人都会去买信托,然而对于伞形信托,很多人还是不理解的,究竟伞形信托是把什么伞?它有什么样的特点和保障。

  最近有个词火了,无论是证监会还是银行,对这个概念都相当敏感。为啥呢,证监会想控制,但银行其实还想继续做。

  这就是伞形信托—一个让整个金融业是又爱又恨的产品,爱之是牛市之时,伞形信托能给各方带来不菲的收益;恨之是因为这东西风险的确不小。

  别以为一看就不知所云的词就指定跟你半毛钱关系都没有,或许你投资的看似稳健的银行理财产品中,伞形信托就可能是其中的投向之一。

  伞形信托是把什么伞?
  度娘的解释是这样的:所谓伞形信托,是指由证券公司、信托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共同合作,结合各自优势,为证券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提供投、融资服务的结构化证券投资产品。
  说人话!咳咳,就是用银行理财资金借道信托产品,通过配资、融资等方式,增加杠杆后投资于股市。

  还是不懂!好吧,打个比方就知道了。投资股市需要资金,可本金就只有250万,不够花怎么办?通过伞形信托,250万元的本金被上3倍杠杆后,就可以筹得750万元,加上本金总共是1000万元。机构就可以拿着这些钱投向股市。

  问题来了,钱从哪儿来?
  自然是各色投资者,比如符合条件的个人投资者,比如银行。他们的投资相互独立,各自成立专项账户,就像雨伞每根伞骨一样,分别挂在同一信托产品这个“伞把”上面。伞形信托因此而得名。

  银行在这里是干嘛的?
  个人投资者本文暂且不谈,主要咱来说说银行究竟淌的是怎样一滩水。
  要先说明的是,伞形信托有两种形式:
  一个是优先级:
  固定收益,虽然低但无论是赚是赔,这部分投资者的本息优先保障,也就是上述750万元的部分;
  一个是劣后级:
  如果赔钱就先赔这部分投资者的钱,但如果赚了钱,刨除优先级的收益外,统统全是他们,也就是说,风险大但可博得的收益也很大,就是上述250万元的部分。
  银行作为风险管控最为严格的金融机构,自然选择优先级。
  银行跟信托公司约定固定收益,约在7%-8%左右。如无意外,产品到期之后,银行就会自动得到这部分收益。如果有意外,银行的钱也相对可以保障。
  实际上,伞形信托设有平仓线,一旦投资操作不当,或遇到行情不好赔了,可能就会面临强制平仓,以保障优先级投资者的本金及收益。而这部分损失则由劣后级投资者承担。

  风险在哪里?
  这么说来毫无风险啊!证监会为啥提示风险呢?
  原因在于万一操作不当,平仓失败导致无法退出,即便是投资优先级的银行资金就将面临损失。这在股市剧烈动荡的时候,是很容易发生的现象。值得注意的是,经过一大轮上涨之后,A股市场最近出现了深度调整,尤其这周以来,股市行情已经让不少投资者捶胸顿足了。

  银行的钱哪儿来?
  自然是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
  说不定就来源于那些看上去最稳健的银行理财产品—伞形信托可能作为银行理财产品的投向之一,与百姓的资金构成直接关系。
  稳健的银行理财产品,银行为何要投向这么高风险的资产?原因很简单,源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下降。
  银行人士坦言,从去年开始的多次降息,让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一路向下;而股票涨势的一路攀升,也让不少投资者转战股市,银行理财客户流失现象严重,为了留住客户就势必要提高预期收益率。
  既然股市向好,收益易得,那么让资金流转到股市晃一圈也未尝不可。伞形信托就由此做开。
  要说明的是,银行理财产品并非全都不靠谱了,毕竟伞形信托仅仅是银行理财产品众多投向中的一种。
  当然,如果银行大量依赖伞形信托,或者伞形信托在产品众多投向中占比较高,又遇上股市震动,就可能出现问题。这也是伞形信托的风险点所在。
  据了解,目前大多数银行均已退出伞形信托,但仍有少数银行持续这项业务。同时,证监会的禁令已经让新伞难开,未来一段时间后伞形信托将就此告一段落。
  不过,这也无法阻挡银行理财的资金继续流向证券市场的脚步:伞形失效,还有资产证券化、私募等渠道前仆后继。

  慧择提示:伞形信托是为证券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提供投、融资服务的结构化证券投资产品,看似可以得到更多的保障,然而其中的风险还是有的,投资者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