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熊市里的争夺战

更新时间:2015-06-08 10:32
  【摘要】近些年来,熊市里的你争我夺可谓异常激烈,在熊市里,经历过熊市的人都会知道大熊市的考验,目前存在很多公募奔私的现象,但是成功与否还是不一定的。

  如果没有经历过熊市,尤其是大熊市的考验,很难说“奔私”成功,你募集来的钱,只是暂时存放在你处,牛市会掩盖一切问题,一旦行情急转直下,清盘随时可能来临。

  每轮牛市都能激起明星投资经理“奔私”潮。2010年1月份,在连续三年勇夺券商资管业绩前三甲后,原国信证券资管部总经理蒋国云毅然转投私募创立了瀚信资产,蒋国云当时也一口气发了20多只产品,规模冲上20亿元,当时募资的风头并不亚于目前转投私募的明星基金经理们。

  但良好的开头只是故事的一半,2010年之后股市又开始漫漫下跌,而意气风发的蒋国云因为仓位太高,对自己所选股票过于自信,且对私募行业绝对收益原则没有吃透,几乎走到了清盘的地步。

  2010年是公募奔私的小高潮,而2011年则出现了私募清盘的高潮,部分一腔热血“奔私”的公募基金经理一进来就遭受了严峻的考验。2011年,上证综指大跌22%,九成私募亏损,152只私募产品清盘,其中也包括蒋国云旗下部分产品。

  “就此别过,永不回头。”这是隆圣投资王贵文留给股市的悲情告别语。10年之前,王贵文在公募基金界可谓是数一数二的大牛人:在2005年的大熊市,王贵文管理的基金曾在市场跌破1000点时,净值仍逆势上扬19%;王贵文曾在全球航空业最低迷,国内航空业全线亏损之际,重仓中国国航,创下一年十倍回报的纪录。2007年7月,王贵文带着自己如日中天的声誉转投私募,没曾料到行情急转直下,在苦苦支撑了4年半后,他在2011年底选择清盘,旗下所有产品亏损超过25%,就此退出投资界。王贵文也成为了第一个清盘的“公转私”基金经理。

  “奔私”意味着押注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和自有资本去创业,一旦投资失败,明星投资经理不可能重回公募东山再起,因此不仅会断送自己的职业生涯,精神遭遇沉重打击,也可能在财务上背负沉重的压力。

  “在最难过的两三年里,我一度想,要害别人就拉他做阳光私募。有一次跌得很惨,客户赎回,产品清算,我坐在办公室一晚上都没有回去,就在办公室喝喝水,一个晚上没有睡觉。”蒋国云对当时的痛苦记忆尤深。

  但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布局一级市场的智慧,蒋国云成功熬过了四年大熊,2010年8月份成立的双赢1期净值目前已经达到了205.85元。“回过头来看,我其实特别高兴市场给了我一个教训,拥抱我们曾经的挫折和教训,当时觉得比较痛,换个角度来说,不给教训怎么能变得成熟,年少轻狂说不定死得更惨,如果当初募资达到500亿元,那没有翻身机会,当时在公司管理规模一二十亿元时摔了跟头不要紧。”蒋国云说。

  一位“奔私”已久的投资经理坦言,如果没有经历过熊市,尤其是大熊市的考验,很难说“奔私”成功,你募集来的钱,只是暂时存放在你处,牛市会掩盖一切问题,但一旦行情急转直下,不能控制下行风险,清盘依然随时可以来临,因此必须敬畏市场。

  慧择提示:“奔私”是熊市里经常会出现的情况,而“奔私”者多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至于最后会不会成功还是一个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