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2015年保险业迎多重利好

更新时间:2015-03-02 13:49
  【摘要】进入2015年后,去年保险行业各项利好影响继续蔓延。与此同时,新一年的利好政策不断,降息、费改等政策的出炉使保险业再迎利好。

  央行于2月28日宣布对称降息,同时,与前一次降息带来的市场反应相仿,多家中小银行快速宣布存款利率“一浮到顶”。

  彼时,宣布将产品利率“上浮到顶”的,不仅仅是商业银行。借力费率市场化改革和降息窗口,寿险传统产品预定利率也以“不降反升”的节奏,彰显出更趋灵活的定价自由度。去年11月,保险业巨头中国人寿在个险渠道推出费率市场化改革后的首款新产品,预定利率“上浮到顶”,达到保监会规定的4.025%上限,不再执行长达14年之久的2.5%上限。而在此前,传统寿险产品费改实施后不久,上市新产品的预定利率均未超过3.5%,种类主要集中在定期寿险、终身寿险身上。另据了解,在国寿出拳之前,市场上费改新产品的预定利率水平最高定在4%。

  众所周知,在上一次降息过后,商业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3.3%、二年期存款利率4.02%、三年期存款利率4.8%的水平,对于寿险产品4%左右的预定利率水平不乏吸引力。主要原因在于,除去定期寿险、终身寿险外,诸多寿险公司主力销售的分红险、万能险等理财型产品,其保险期限往往设定在3年、5年、10年甚至20年以上,并且寿险产品与定期存款乃至其他理财产品的最大区别在于,需要在保费中逐年扣除用以承保各类风险的保障成本,这也是越来越多的保险消费者清醒意识到的“隐性成本”。

  然而,此次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后的结果,于寿险业而言颇有意味。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5%,与寿险业此前沿用多年的预定利率上限恰好重合。按照上海财经大学许谨良教授的解读,这将进一步增强未来保险产品的优势,并且随着降息而来的是股票回暖,降息有货币宽松的倾向,投连险、万能险和分红险销售会表现得更好,提升保险产品在理财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力。

  更令人振奋的消息是,不久前,兼具保障与投资双重功能的万能险已经放开最低保证利率,在投资环境向好的情况下,消费者投保万能险产品有望获得更高的收益。保监会日前宣布,在完成普通型、万能型人身保险费率改革的基础上,还将继续稳步推进第三步——放开分红型人身保险预定利率,取消不超过2.5%的最低保证利率限制,力争在2015年底实现人身保险费率的全面市场化。

  对消费者而言,所谓万能险是“缴费灵活、收益透明、主动权强”的理财型险种,所缴纳保费通常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于保险保障,另一部分用于投资账户。但保障和投资额度的设置主动权在于投保人,可根据不同需求进行调节,账户资金由保险公司代为投资理财,但投资利益上不封顶,下设最低保障利率,而今取消这一利率限制,有助于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消费者的投资账户收益。

  按照保监会公布的统计数据,在新会计准则下,2014年万能险保费收入为91.9亿元,占人身险规模的0.72%。在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主任袁序成看来,费改“新政”赋予保险公司根据产品特性、风险程度自主确定最低保证利率的自由度,同时提高保险公司在风险保障责任方面的要求,将最低风险保额与保单账户价值的比例提高3倍,由5%升至20%,进一步彰显“回归保障”的监管导向。

  不难看出,从产品性能到费率定价,再到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部门及市场机构正致力于通过各项市场化改革机制来提升保险产品的竞争力。相比之下,市场份额更大的分红险一旦在2015年启动费改,将赋予市场更积极、更乐观的预期。

  根据精算原则,寿险产品预定利率的上升,意味着投保人缴纳相同的保费可以获得更高的生存保险金乃至保单现金价值,由此迎合了消费者普遍持有的“降价”心态。可以想像,在降息的预期和暗示下,保险产品费率“不降反升”的市场化改革动作,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保险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且,诸多寿险公司普遍赋予费改新产品以更多的附加性功能,诸如意外风险的保障种类进一步增多,承保范围进一步拓宽,保障意义更为凸显。

  慧择提示:目前,央行二次降息已经正式实施,加之市场费改步伐的加快,保险业迎来多重利好。今年年底,我国将努力实现人身保险费率的全面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