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银保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更新时间:2017-08-26 13:03

策略:调不调VS怎么调

  在刚刚举行的“2009年首届中国寿险发展论坛”上,中国保监会寿险监管部主任梁涛表示,在增速不改的态势下,结构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效。
 
截至今年四月份,保险标准保费、期缴率和新业务价值等指标,都明显好于去年。不过,梁涛也指出,保险公司对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方式认识还不一致,有的公司力推期缴业务,有的只是简单地推三年期和五年期期缴产品,有的公司简单以分红险代替万能险和投连险,出现了“全国一片红”的情况。对于如何评价结构调整的成果,公司亦各执一词。在结构调整力度上,公司之间亦有差异,既有坚决推行者,又有左右摇摆者。

  对于过度依靠投资类业务开拓市场的公司特别是中小公司而言,调结构亦非一蹴而就,由于个险销售队伍滞后,保障类产品增长同样乏力,调结构和稳增长都面临难题。梁涛指出,进入二季度之后,由于去年同期保费基数较大,部分公司将面临负增长的压力,结构调整的任务更为艰巨。他认为,保险公司要积极开发保险期限长、保险功能强和适合银行保险业务的保险产品,对目前保险期限较短,功能较弱的产品,要加大调整力度。

  人保寿险总裁李良温日前接受CBN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新的宏观经济形势,各家寿险公司应对寿险市场进行具体分析和研判,根据公司自身的发展战略、偿付能力、股东要求等,确定不同的市场定位。“新公司和老公司、大公司和小公司,各有不同。”

趸缴VS期缴

  银保转型一般包括三层涵义:从五年期等短期产品向十年期及以上产品转型;从趸缴产品向期缴产品转型;期缴产品从缴费年限短的产品向缴费年限长的产品转型。据了解,今年很多保险公司都在考核、资源和配置上对期缴业务进行倾斜,对趸缴业务则不再下达硬性考核指标。民生人寿人士透露,公司目前停止销售短期趸缴产品,力推银保期缴业务。今年一季度,其银保期缴保费收入占银保渠道总保费近15%。

  李良温认为,期缴占比不能一概而论,新老公司有很大的不同。老公司个险业务基本上是期缴,基数大,而新公司一般个险占比小,基数低,期缴业务占比也会相对较小,“其实趸缴这种方式本身并不会造成业务大起大落,在中国市场引起大起大落的是投连险产品,而不是趸缴这种缴费方式。另外,就逆向选择而言,其实趸缴的概率要小于期缴业务。”

  发展速度:慢VS快

  在商战中,曾流传着一个“快鱼吃慢鱼”理论,也一度被保险业奉为圭臬。经过几年高歌猛进式发展之后,“稳增长”成为新时期的基调。但是,业内有一种观点认为,调结构、稳增长,就意味着要放慢发展速度。以放慢保费增速为代价谋求转型,中国太保(601601,股吧)是个例子,截至3月份,太平洋(601099,股吧)寿险保费收入同比减少12.7%,中国人寿(601628,股吧)今年的保费增速亦有所放缓。

  在去年高增速的基数上,人保寿险今年仍保持了两位数的同比增幅。李良温表示,发展速度的快慢,要根据不同公司的情况来确定, “新老公司的基数、市场策略各有不同,不能一概而论。而且,公司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并非正相关,快应是有质量和效益的快。”他认为,当前低利率周期,正是寿险公司快速发展的好时机,“我们在现阶段可以拿到更多的低成本资金,又有良好的投资平台,没有利差损保单和高成本资产负担,成本管理到位,我们为什么不快点发展呢?我们的快只不过是顺应了市场发展,快又有什么不好呢?”

  李良温坦言,如果保险公司管理跟不上,偿付能力不足,发展快就意味着制造风险,快速发展理论就不适用。

  银保:取VS舍

  去年火爆的银保业务,成为本次结构调整的重点,但是调整起来并不容易。梁涛指出,由于长期期缴业务短期内难以快速上规模,银行出于自身考虑更愿意销售趸缴业务,给银保结构调整带来一定阻力。一家北京外资寿险公司的负责人透露,工行对于银保代理业务的考核是“规模持平、效益提高”,对于期缴和趸缴的考核比例是1:5,有的甚至是1:10,在银行渠道推行期缴有一定难度。

  梁涛建议,保险公司要通过提供客户管理等多种增值服务方式,深化与银行合作关系,鼓励保险公司探索将保障型产品和银行产品结合销售,创新银保销售模式。

  新华人寿副总裁孙同越在同一论坛上表示,银保业务转型,可以个人金融服务为切入点,随着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也将给银行渠道更大的合作发展空间。据介绍,该公司尝试在银保业务渠道,引入个人营销的模式和理念,从目前看效果不错。

  李良温表示,人保寿险不会刻意让银行保险业务刹车,虽然公司保费的增长主要倚仗于银保业务。“银保业务是一个正常的业务渠道,它的发展顺应了市场和客户的需求,我们的银保业务没有赔本赚吆喝,相反,还为公司贡献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