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外资保险公司“前三大”强者恒强 安邦成最大黑马

更新时间:2015-01-29 13:08
  【摘要】2014年是保险业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年,保险行业整体实现保费收入2万亿元。在保险行业中,“前三大”外资保险公司座次不变,中小保险公司也取得不错的成绩。

  外资保险公司“前三大”强者恒强
  1月26日,项俊波主席在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的报告中指出,2014年是保险业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中,保险业实现了很多突破:2014年全国保费收入突破2万亿元大关,保险业总资产突破10万亿元大关,增速达17.5%。在这样子的大背景下,寿险市场如何呢?
  根据保监会公布的2014年保险公司经营数据显示,人身险保费收入1.3万亿元,同比增长18.2%。其中,万能险增长21.9%到3917亿元,而投连险则大增248%。不过,在如此增长的背后却是寿险业的激烈竞争。
  统计数据显示,四大上市险企仍维持着原有的“座次”,国寿总保费收入3563.8亿元,同比增长5.5%;平安寿由2013年的2207.4增长14.28个百分点到2522.8亿元;新华规模保费1114.3亿元,同比下降2.06%;太保寿同比增长5.31%到1030.5亿元。
  不过,在2014年,随着中小寿险公司的逐渐崛起和外资公司的成长,四大上市寿险公司的市场份额由2013年的过半数(54.87%),下降6.15个百分点到48.72%,而这被“分食”的6.15%的市场份额,比一个太保寿的市场占比(6.1%)还多。不过,份额下降并非四大上市寿险公司所独有。2013年,前十大寿险公司贡献了79.66%的规模保费,而2014年,“前十大寿险公司”的占比下降了4.76个百分点,为74.9%。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前十险企的合计下降的市场份额,与人保寿险所占的市场份额大体相当了。2014年,人保寿险的市场份额为4.82%。
  此外,在寿险业的“前十大”保险公司中,只有华夏人寿、太平人寿、安邦人寿的市场份额有所上升,华夏人寿市场占比上升1.2个百分点,从寿险业第9位跃升到第7位,太平人寿的市场份额微升0.2个百分点,安邦人寿则由2013年的寿险业第24位跃升到了第10位。
  被安邦人寿挤出前十行列的中邮保险,则从2013年的第10位落到了2014年的第14位。对此,中邮保险相关人士称,保费及排名下降与其结构调整不无关系,事实上,中邮人寿2014年实现当年盈利,是寿险业为数不多的开业第五年(2009年开业)即实现盈利的代表。
  不过,在外资方面,工银安盛、友邦、信诚人寿仍然保持了它们原有的座次,并将2013年“外资前三大”占据外资市场38.52%的份额,提升到了2014年的42.62%,提高了4.1个百分点,继续扩大“前三大”的优势。其中,工银安盛的市场份额上升2.95%到17.51%,信诚的市场份额上升2.26个百分点到12.43%。

  安邦人寿成为最大黑马
  如果说到“黑马”二字,在2014年,寿险业的第一匹黑马莫过于安邦人寿了,其2014年全年的规模保费收入为6190.4亿元,比2013年全年增长546.4%,使其市场份额从2013年的0.68%,上升到3.66%。
  安邦人寿2010年由保监会批准,注册资本37.9亿元,主要经营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不过,虽然其成立时间不长,但是它在银保渠道的保费收入可不容小觑。根据安邦人寿2013年年报显示,其前五大保险产品均为银保产品,并以银保趸交为主,此五款产品占到了安邦人寿2013年全部保费收入的99.49%。
  据报道,安邦人寿的一大利器便是对银行网点的渗透,去年的银保新规后,每家银行网点最多只能代理三家保险公司的产品,但是在北京市场,安邦几乎进驻了中、农、工、建、招、邮、北京银行等多家银行的全部网点,其超高的渗透率,也让其他保险公司“望尘莫及”,这也难怪安邦人寿能在2014年异军突起拿下第十名的宝座。此外,安邦人寿2014年的增量保费为523亿元,增量保费占比18.3%,华夏人寿和平安人寿分别以336亿元、315亿元位列增量保费的二三名。
  2014年,随着互联网保险的兴起,有不少保险公司开始减少设立分支机构。但根据保监会的公开资料显示,依旧有不少保险公司开设分支机构。
  开设分公司,新增二级机构,可以为保险公司开拓市场,吸引更多的保费。而计算每个二级机构的平均保费,可以从侧面看出此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的效率。数据显示,每个二级机构的平均保费超过50亿元的有4家,分别是前海人寿的116.1亿元、国寿股份99亿平安人寿72.1亿元、珠江人寿50.4亿元,而第5名则为黑马安邦人寿的38.7亿元。

  慧择提示: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我国保险行业取得了多项重大成就,外资保险公司“前三大”强者恒强。此外,中小保险公司在2014年虎口夺食赢得千亿元市场,安邦人寿成为最大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