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保险资金频频上演举牌上市公司大戏

更新时间:2015-03-19 13:18
  【摘要】当今社会,我国保险行业资产总规模大幅度扩大,保险资金投资能力也显著提升。在投资市场上,保险资金频频举牌,5000亿增量保险资金或将入场。

  2015年以来,手握重金的保险资金举牌上市公司的一幕频频在资本市场上演。其中,举牌动作最多的是安邦保险系。公开数据显示,安邦保险集团近日在A股市场连续增持民生银行,截至1月20日,其持有民生银行近52亿股,持股比达到19.28%,一跃成为民生银行第一大股东。

  近期举牌上市公司的险资还有华夏人寿保险。同洲电子发布的公告显示,1月12日至19日,华夏人寿增持同洲电子共计3414.8万股,持股比例提升至10%。

  以安邦保险为代表的险资举牌上市公司的投资手法,引起了保险行业的高度关注。“安邦比较猛,大手笔投资上市公司,但这应该不仅是单纯的财务投资,而是更长远的战略布局。”一位在国字头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担任投资部总经理的陈勇(化名)坦言,他非常佩服安邦保险的投资魄力。采访了解到,保险行业关注的不仅是安邦保险举牌后的战略布局,他们更想了解的是这家保险机构内部的决策机制。

  “安邦买入民生银行的额度太大了,这已超出我们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决策范畴。”陈勇指出,对他们而言,举牌一家上市公司的投资权限,属于保险集团和股东层面的决策范畴。他们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多家大型保险公司的投研人士均表示,对于国有型保险公司而言,很难复制安邦保险举牌上市公司的投资手法。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投资上市公司有一系列的条款规定。”一位接近大型保险公司资管的投资经理说,险资投资单只股票的比例不能超过保险账户的10%,更不可能超过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公司风控在后台系统直接限制了买入单只股票的比例,投资经理的买入权限不可能达到举牌水平。”前述接近大型保险公司资管的投资经理介绍,只有投委会和风控部门同意,才能实现单只股票的持股比例超过总股本的5%。一位曾在某大型保险机构资产管理公司担任部门总监的人士指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举牌上市公司,必须得到股东的同意。

  “举牌一家上市公司不是保险资管公司的投资经理、投资总监能够决定的事情,必须由集团的董事长发起。”前述曾在某大型保险机构资管担任部门总监的人士解释,大型保险公司是国有体制,高层并不愿意承担大手笔投资的风险。除投资决策体系和风控的限制外,大型保险资管公司在主观上并不愿意向外界暴露自己的投资行为。“一旦举牌上市公司,投资行为就暴露在公众面前。”前述投资经理坦言,保险资管的文化是低调赚钱,他们并不想向外界曝光持股变动情况。

  按照现有的投资决策体制,大型保险公司普遍表示未来很难像安邦保险那样举牌上市公司。但也有保险公司人士称,2015年有可能会借鉴这种投资手法。“安邦保险举牌后成为大股东,这种投资类似于并购,获得的投资收益比二级市场做短差更为可观。”一位保险资管公司总经理称,如公司在未来发现优质的投资标的,且与保险主业有一定的相关性,会效仿这种做法。陈勇亦表示,随着保险资产投资余额的增加,举牌上市公司将是保险机构在资产配置的一个选项。“保险机构做股票不一定要在二级市场做短差,也可以像安邦一样做长线的战略性布局。”陈勇判断,这会是未来保险业资产配置的一种投资方式。

  而保监会1月26日发布的2014年度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达到93314.43亿元。其中,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为10325.58亿元,占比11.06%。

  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预计,按照监管规则,2015年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比例将从现有水平提至15%左右,投资空间比较大。其称,按照10万亿元剩余资金推算,投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从现有11.06%提高至15%左右,将实现5000亿元增量资金入场A股。

  慧择提示:受投资行情影响,5000亿增量保险资金或将入场,举牌模式受到市场的关注。除了华夏人寿等保险公司,安邦保险投资手法较为激进,引起行业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