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银行资金悄然涌入股市 规模或达万亿

更新时间:2017-08-27 10:11
  【摘要】近期,A股市场延续2014年年底的牛市行情,吸引越来越资金的投入。目前,大量银行资金开始悄然涌入股市,伞形信托有成“非标”之虞。

  银行资金入市三种路径
  银监会《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规定,不得利用委托贷款进行股本权益等投资。这再度引起市场对银行资金绕道进入股市的高度关注。民生证券认为,在实体经济资金需求下降的背景下,股市已经代替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成为委托贷款的资金最终需求方。“委托贷款资金入市一直都存在,但资金规模并不大,也不是主流方式,没必要过度紧张。”华南某券商研究人士说,银行资金进入股市,主要有伞形信托、券商两融受益权质押、委托贷款三种方式。
  而在上述三种方式中,又以伞形信托为主。据上述华南券商人士介绍,伞形信托本质是结构化证券投资产品,银行、券商、信托公司共同合作,银行理财资金绕道信托,为投资者提供融资,放大杠杆后进入股市。其具体操作流程是,先由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认购信托计划。而每个信托计划账户又分割成若干子账户。融资申请获得通过后,资金便进入子账户,股市投资者则在子账户中操作,而各个子账户又由总账户控制。
  某股份制银行人士说,由于无身份限制,公司、个人均可申请融资。只要不突破总账户的投资品种仓位限制,资金即可投资于二级市场,亦可参与定增、增资扩股等一级半市场。
  此外,券商两融受益权质押,也是常见方式。其操作模式是,券商将两融受益权质押给银行,获得银行授信之后,再将资金以融券业务通过投资者进入股市。实际上是银行对券商授信,性质属于信用贷款。
  与上述模式不同,委托贷款进入股市的操作路径则相对繁复,主要有直接委托贷款、借道资管计划等方式。据上述华南券商人士介绍,直接委托贷款也是先发行理财产品,但主要面向高净值客户销售,由资金提供方委托银行发放贷款,融资方将股票质押给银行。触发一定条件后,银行可对股票强制平仓。借道资管计划,则主要通过券商、基金、保险各类资管子公司进行,即资管计划募资后,银行以委托贷款的名义,将资金输送给融资方,银行从中获得固定收益,除了银行、资管公司,还要引入外部投资顾问。
  北京某券商人士说,在此模式下,银行通过理财产品,认购各类资管计划,然后资管公司再委托银行,将资金提供给投资顾问,并由其进行投资管理,但投资顾问需要以自有资金作为劣后受益人。
  “一般情况下,投资顾问才是真正的融资方,不但提供客户资源,而且可以直接下达交易指令,股票、债券、期货都可以投。银行本来是受托人,但通过这种模式,银行摇身一变成了委托人。”该人士说,由于风险比较大,这种模式在市场上相对少见。
  “现在市场上主流模式还是伞形信托,运作模式成熟,也没有合规风险,不但规模大,而且增速也很快。”上述华南某券商人士称,券商两融受益权质押受制于业务规模,而其他模式又处于灰色地带,且风险很大,总体规模也相对有限。

  银行体系资金规模或达万亿
  银行资金进入股市,其实早已有之,随着市场变化,其规模也时有起落。进入2014年7月之后,股市迅速上扬,银行参与的积极性随之高涨,进入的资金可能也已在近期达到高点。“央行降息之后,无风险收益大幅下降,银行对信贷的兴趣也不浓厚,在股市红火的情况下,银行资金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大量进入股市,甚至全程参与了这一波行情。”某券商人士分析,银行资金进入股市的规模,可能已在近期形成了阶段性的峰值,如果牛市行情持续,其规模有继续上升的空间。
  迄今为止,进入股市的银行体系资金规模究竟几何,尚无任何权威部门给出统计数据。但根据市场人士测算,保守估计可能已接近万亿元大关,甚至已经超过沪深两市融资融券总量。当前融资融券余额在1.1万亿元左右。
  在上述四种模式中,又以伞形信托所占比重最大。相对于融资融券,伞形信托的杠杆比例更高。总账户下的每个子账户,又分为优先级和劣后级,据此按照1:1~1:5的比例配置资金,劣后资金最高杠杆可达5倍。
  “最早的时候杠杆比例都在1:5,后来监管层要求降低,现在基本都控制在1:3左右。”上述华南券商人士说,按照最低100万元的劣后起点计算,也能配得300万元资金。
  而根据现行规定,结构化信托持有单个股票不能超过信托资产净值的20%。但伞形信托共用一个证券账户,可以灵活操作,从而突破监管规定。此外,由于无须重新开立证券账户,伞形信托操作起来也较为便捷。
  “只要总账户里的单个股票仓位不突破规定,买什么股票、买多少,投资者都可以自己决定,操作起来非常灵活,而且也可以把规模分割开来。”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说,目前,伞形信托的融资成本平均在8.3%左右,也明显低于融资融券。
  在上述情况下,伞形信托广受市场青睐。上述华南券商人士估算,目前伞形信托存量资金规模可达数千亿元,在银行体系进入股市全部资金中的占比,可能已经达到一半左右。
  相较于伞形信托,通过两融受益权质押和直接委托贷款进入股市的资金,其规模则相对较小,其中两融受益权质押总规模约在2000亿元。“直接委托贷款一般都只面向高净值客户销售,但由于直接对接融资方,风险比较大,虽然一直都有,规模却一直比较稳定,而且增长也不快。”上述华南券商人士说。而通过券商、基金等资管子公司委托贷款流入股市的银行资金,目前没有任何公开统计数据。上述业内人士说,由于监管和业务模式的原因,此类业务目前仍处于灰色地带,资金缺乏明确用途,风险较难控制,银行不愿大规模开展,因此总体规模相对有限。市场普遍认为,银监会有关限制委托贷款投向股市的新规,是导致1月19日股市暴跌的一大动因。而新规对股市的后续影响,市场反应并不一致。
  “监管层显然有防止信贷资金进入股市,放大银行体系金融风险的意图。银行这方面的资金规模虽然不是很大,但对股市后续的边际影响还是很大的。”上述深圳基金公司人士说,如果新规执行,股市将流出数千亿元资金。
  数据显示,1月19日—22日,沪深两市总市值平均约为36万亿元,流通市值约为31万亿元,平均总成交额约为7500亿元。据此计算,进入股市的银行资金,相当于近期沪深两市当天3%的总市值和流通市值、一天半左右的成交额。
  “这个影响还是很大的,如果这部分资金全部退出去,股市活跃度、流动性都会受到明显冲击。”上述深圳基金公司人士说。但上述华南券商人士则并不这样认为。“伞形信托、券商两融质押都是合规业务,受影响的只是委托贷款部分,但在总量有限的情况下,对股市的冲击会很小,而且监管目的也不在这上面。”该人士说,委托贷款存量已经在10万亿元以上,但却缺乏清晰的监管规则,《办法》本质只是委托贷款纲领性文件,而非针对股市而来,因此不用“大惊小怪”。但他也承认,伞形信托未来会面临一定监管风险。为了防范银行风险,未来监管层有可能将其列入非标业务,从而对伞形信托的规模、入市途径形成挤压,对股市形成影响。

  慧择提示:目前,大量银行资金开始绕道进入股市,入市三种路径最为常见。有市场人士预测,银行体系资金规模或达万亿,对股市将带来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