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保险“新国十条”公布后,我国各省市已陆续召开推进保险工作发展会议。目前,我国多个地区正在加快
保险业的发展,进一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提速:地方保险业发展全面加码
中国经济转入新常态后,保险业异军突起,2014年末,全行业增长速度有望保持两位数态势。根据“新国十条”战略规划,到2020年,我国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5%,保险密度(保费收入/总人口)将达到3500元/人。
根据各省市已印发的实施意见,上海市提出到2020年保险深度达到6%,保险密度达到7300元/人;广东省提出2020年保险深度达到5%,保险密度达到5000元/人;江苏省提出保险深度达到5%,保险密度达到6000元/人,大大超过规定动作,其余各省市实施意见中所提出的发展目标大都与国务院要求的持平,即保险深度达到5%,保险密度达到3500元/人的水平。
从实施意见看,虽然以上海、江苏、广东为首的东部沿海城市制定的发展目标要比中西部地区高出一截,但这与当地保险业原有发展水平是一致的。相比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大有加速发展的架势。
可以预期,未来五年,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仍然会保持高于东部地区态势,保险业将提振地方经济。
接地气:地方特征浓郁
“新国十条”提出,通过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完善我国的农业保障体系,让农业生产能够“旱涝保收”。河南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产地,2014年粮食总产量占全国近百分之十。本次出台的《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中着重强调了要支持“三农”保险发展,不断创新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积极推动小麦、玉米、生猪等目标价格保险试点,以及油料作物、育肥猪等中央政策性补贴险种在河南省落地,完善农业支持保障体系。
此外,河南省政府以国务院颁布的《农业保险条例》为依据,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提升财政补贴资金投向与农业部门规划发展重点区域和重要品种的重合度。
甘肃省提出积极争取将中药材保险纳入中央政策性保险补贴目录,为甘肃省“陇药”发展提供保障支持;四川省提出按照“中央支持保大宗、保成本,地方支持保特色、保产量,有条件的保价格、保收入”的原则,鼓励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愿参保,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提高农业保险保障程度。
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实施意见围绕具有自身优势与特色的上海自贸区写起了文章。上海市落实“新国十条”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上海国际保险中心的战略定位,以及区域再保险中心、航运保险中心和保险资金运用中心三大重点建设领域。在保险资金运用中心方面,包括聚焦试点跨境双向投融资试点,支持上海地区金融要素市场发展,参与“沪港通”试点,探索资产证券化和私募基金业务,建立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交易平台等。
显然,走地域特色保险路径,成为地方政府的理性选择。
新特点:养老和健康成焦点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也是中国当前一个主要社会问题。截至2013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超过2亿,占总人口的14.9%,这一比例明显高于联合国传统老龄社会标准的10%。预计未来20年中国平均每年增加1000万老年人,将进入老龄化高峰 。养老和健康,成为各地政府要解决的焦点问题。这在各地落实“新国十条”实施意见中十分突出。
各地均将“鼓励保险公司创新养老保险产品 ,大力发展养老保险业务,为不同群体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养老保障”写入未来发展规划之中。要求积极创新养老保险产品服务,提供差异化、个性化养老保障。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参与养老服务业建设,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同时,各地还给予政策支持。如福建表示,对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为其员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5%标准内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建立养老服务机构责任保险制度,对养老机构投保责任保险的保费由各设区市福彩公益金按不低于30%予以补贴。这些都为我国未来的“双轨制”改革打下基础。
四川省明确提出,要以企业
年金税收优惠政策为契机,支持保险机构参与企业年金业务管理。探索研究以团体万能险和投连险等新型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补充养老保障及独生子女家庭保障计划、失独老人保障等新型养老模式。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积极探索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业内人士认为,从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等角度看,预计2020年健康险保费有望达到7000-10000亿元,成为与财险 、
寿险并列的三大保险业务板块之一。随着各地落实“新国十条”实施意见陆续出炉,保险业发展的全国布局将更加清晰。
慧择提示:目前,我国各地保险业发展正在全面提速。在发展中,养老和
健康保险成焦点,地方保险业跃升为服务地方经济的正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