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6年10月中国保监会公布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国要"大力发展保障型产品,稳步发展投资型产品,探索发展衍生型产品。"应该说这样的发展方向,从保险业在社会中所起到的基本保障责任来说,是正确的。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自从2006年以股市为代表的中国资产价格开始大幅飙升以来,保险行业似乎也开始在偏离保障的路线上越走越远了。
由于保障型产品目前仅为2.5%的预定利率原因,使得这类承继着保险业社会责任的产品,在飙涨的资产价格面前日渐形秽。结果是,寿险市场投资型产品的占比大幅度提高,而传统保障型寿险产品大比例下降。据中国工商银行2006年统计,全国银行保险寿险和财险代销量的比例是4∶1,理财型产品与保障型产品代销量的比例约是99∶1;寿险中分红险与其他产品代销量的比例约是99∶1,财险中保障型产品与其他产品代销量的比例是1∶7。尤其是在央行多次加息的背景下,银保产品重理财轻保障的结构上的不合理的先天劣势越发明显。
最新披露的中国人寿2007年上半年业绩报告也表明,占中国寿险市场比例高达46.86%的中国人寿,其投资型业务保费收入已经超过了传统保险产品的保费收入。该公司今年上半年,投资型合同业务收入高达637亿元,超过了总体保费收入的半壁江山。这样的情况,在原先中国股市的5年熊市中,是不可想象的。当年平安公司的投连险业务推出很短的时间就惨遭夭折。
不过保险公司显然不满在资产价格飙涨阶段,只产生如此的业绩。来自保监会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寿今年上半年的保费收入仅增长10.48%,其中贡献利润更多的投资型业务增长速度,竟然大大慢于传统的保障型产品收入。更糟糕的情况是,囿于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限制,使得保险产品的竞争力大大弱于基金及其他金融投资产品,股市涨得越好,保险公司退保额越高。如此一来,保险公司岂能不急!为了突破退保的困境,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把目光投向了"类基金"的投连险,并开始向保监会施加压力。今年一季度,多家保险公司"排队"递交增设投连险账户的申请,中国保监会的批复频率也明显加快,仅在4月中旬不足一周时间内,保监会就批准了20个投连险投资账户。
在近日央行加息之后引发的保险预定利率调整的大论战中,保险公司这种急切与焦躁的心态也清晰可见。日前,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两大寿险巨头齐声反对调高预定利率的举措。试问在投资型业务已经遭受巨大竞争压力的情况下,这两大巨头又如何还能允许调高预定利率给自己的传统市场份额所带来的冲击呢?显然,预定利率无论是调高,还是放开,都使得中小型保险公司将在传统的保障型业务上,给这两大巨头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这是它们难以容忍的。
事实上,整个保险业还是有不少明智人士清楚地认识到,放开寿险定价利率,管好准备金利率,是保监部门应该做的事情。也就是说,把对寿险产品的定价尺度和应对市场变化的办法交给保险公司自己解决,监管部门着重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
笔者要在此指出的是,保监会负有保证整个保险行业担负起社会保障责任的重任,绝对不能因为数家垄断寡头的部门利益,就因此推迟预定利率的市场化或者提高预定利率的举措,因为购买保障型保险的保户利益,是需要通过保监会监管来保障的。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不放开预定利率,不提高预定利率,在加息的大背景下,就是对保户利益的直接侵占。整个保险行业都应该回归到以保障为主的路线上来,特别是从监管者角度看,更应该如此。没有这样的监管基础而去奢谈投资型保险市场的发展,未来遭遇必将是行业性的生存问题。
小神童5号意外险
暖宝保3号少儿门诊险,甲流发烧也能保,能报销的比例更高了!
慧择小马老师|1411 浏览
抵税利器中荷岁岁享护理险,买前必知的13个问题!
慧择小马老师|1475 浏览
短短3天,她帮客户要回了漏赔的100万!
慧择小马老师|352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