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黄山区人社局三举措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更新时间:2017-08-27 17:23
  【摘要】为了给人民群众更好地保障,让更多的人得以实现就业,近日,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人社局主要采取三项举措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那么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人社局主要采取了哪三项举措呢?

  “听说区里的创业培训班要自己家门口开,我就试着报了名。这几天老师不仅教我们创业的基础知识,还结合农家乐成功案例传授创业的关键因素,分析创业中存在的问题,让我们在今后的创业中少走弯路。”来自山岔村(国家4A级旅游景区—黄山翡翠谷)的邵双娟对培训感到很满意。

  黄山脚下,翡翠谷旁,在汤口镇山岔村村委会热闹非凡,30余名农村致富带头人、村干部、有志创业的村民在热烈的阐述自己的创业理念。针对黄山南大门——汤口镇旅游、餐饮、住宿服务等行业特点,通过学员之间情景模拟开办农家乐,让每位学员真是感受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强化创业者的服务理念和应对纠纷的能力,让村民足不出村,不占用白天劳作时间,利用晚上开展的创业培训。

  今年来,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人社局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本着“以人为本、温馨服务”的宗旨,结合工作特点,进一步树牢群众观点,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之风,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建立规范、统一、高效服务全区就业创业管理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把创业培训送到村民家中,着力解决就业创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规范管理,努力提升服务就业创业水平
  一是贴紧服务对象,助推创先争优。狠抓机关作风建设,着力提升部门形象。以创建“均等就业”服务品牌为目标,围绕“保障民生、优化发展环境、服务人民群众”三个主题。立足“小窗口、大服务”,不断强化服务大厅窗口服务功能,强化服务理念,规范服务制度,创新服务方式,努力打造“服务意识强、业务水平精、工作作风优、办事效率高”的优质服务窗口。投资200多万元将养老、医保、城乡居保、就业、征缴等服务窗口整合成立了一个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便民服务中心,通过一站式服务方式,让群众只要跑一个趟,便能将养老、医保、城乡居保等事情搞定。以创建群众满意的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窗口为己任,大力推进窗口服务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加强硬件建设,简化办事程序,实施有序运作,提高窗口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使群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二是贴紧园区经济,支持企业发展。多举措、多渠道满足黄山工业园区企业用工需求。主动与新落户企业上门对接,及时做出用工预测和可行性报告,想方设法为用工需求量大的企业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支持和保障;大力实施技能培训。根据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情况,开设符合产业性质需求的培训门类和工种。进一步强化校企联合,采取理论学习、技能操作、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促进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
  三是贴紧基层群众,力推惠民举措。加快推进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努力实现基层平台服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做到统一标识、统一服务职能、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窗口设置、统一考核验收,确保惠民工程顺利推进。积极开展服务活动,深入基层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开展 “帮思路—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帮项目——提供创业项目” 、“帮钱—提供免息小额担保贷款”等服务工作。大力开展技能培训、提供政策服务,让其有就业创业愿望的劳动者,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创业项目和合适的岗位,积极引导和带动周围群众共同发展,齐力推动 “三绿三宜”建设。

  完善机制,打造“人力资源”就业服务品牌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整合资源、统一配置”的原则,区人社局在就业创业服务工作中,重点探索搭建“一个平台”、建立“两个载体”、完善“三项机制”的工作模式。
  一是搭建“一个平台”。通过区劳动力资源市场向乡(镇)、村组(社区)平台发布企业用工信息,同时通过乡(镇)、村组(社区)向区劳动力市场提供劳动力求职信息,建立四级互动的信息平台,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便捷优质服务。黄山区位于皖南腹地,虽然人口只有16.3万,却一直是长三角的人力资源输出地,每年约有1.7万人到上海、杭州等大城市去打工。“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用女农民工陈永华的话说:“当然是在家门口找工作最好了,能够照顾家里。要是这次能找到差不多的事情,我就不准备出去了。”对此,该区人社局搭建基层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平台,着力在就业信息、创业服务、小额贷款和技能培训的统一联动上做文章,积极构建就业服务联动机制,更多的像陈永华一样的农村妇女能留在家里就业,照顾家庭。
  二是建立“两个载体”。即“人力资源信息网”和定点培训基地。依托“人力资源信息网”建立劳动用工信息动态网站,开通热线服务电话和劳动用工短信发布平台。培育工业园区培训基地。推行工业园区职业培训建设项目,充分利用该区黄山工业园区的集中性优势,培育一批职业培训基地。引导各类型的培训机构驻入工业园区,并对入驻的培训机构给予收费、用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把工业园区建成技能型人才的孵化基地。
  三是完善“三项机制”。即市场运作、就业服务、权益保障机制。市场运作机制充分发挥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为工业园区内企业和就业者搭建良好的交流平台。就业服务机制是建立城乡人力资源及其就业状况动态信息库,增强了就业工作开展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权益保障机制是建立城乡一体化劳动用工管理体系,严格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对劳动者定期跟踪回访;严格信息审查制度,确保用人单位获得劳动者真实信息。

  贴心服务,为困难群体就业撑起一片蓝天
  今年以来,该区人社局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狠抓就业创业工作按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发挥社区、村组与群众“离得近、叫得应、帮得上”的特点,以社区、村组为轴,大力实施“送政策、送技能、送岗位、送保障”“四送”服务,精心架设就业创业桥梁,立足更高层次推动困难群体就业创业。
  一是送政策,社区联动。针对那些因身体状况、技能水平、家庭因素、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采取社区、村组联动“撇网式”办法,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摸底调研,并为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残疾人、“4050”人员、低保家庭成员、失地农民等各种类型的就业困难人员建起了台账。为他们组织开展了“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和“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为弱势劳动者、困难群体提供就业岗位2976个。
  二是送技能,单位主动。首先从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对接着手,针对空缺岗位设置,定向寻找、培训困难就业人群上岗。其次,针对部分就业困难人群有资本无技能的特点。开展SYB创业培训。三是采取与残联、妇联对接的办法,针对残疾人和妇女开展专门的创业培训与技能培训等,了解其就业意向,主动联系用人单位,为其搭建就业创业桥梁。2014年,实现各类技能培训1802人,实现新增就业3814人。
  三是送岗位,全民齐动。拓宽就业扶持工作层面,充分发挥服务业吸纳就业的优势,大量发展具有增长潜力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援助服务等服务业新领域和新门路,主动为就业困难人群穿针引线。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开展“2014春风行动百日会战”,从1月起持续至3月底,连续举办10场招聘会以及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者、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女性人才等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3000个,服务群众30000余人。
  四是送保障,部门联动。通过职能内部整合和分工,有效建立仲裁、监察和就业管理联动机制,稳步推行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登记备案制度,进一步畅通举报投诉渠道,着力解决侵权问题,为劳动者提供有效的劳动保障。及时受理各类涉及拖欠劳动者工资、社保缴纳等方面的举报投诉案件61件,追讨工资及相关待遇1951万元。

  慧择提示:综上所述可知,近日,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人社局主要采取三项举措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即规范管理,努力提升服务就业创业水平、贴心服务,为困难群体就业撑起一片蓝天以及完善机制,打造“人力资源”就业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