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直以来,
保险资管都是监管层和各方关注的重点问题,它对保险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调查获悉,今年
保险资管规模破万亿元,资产驱动模式转型加速。以下是相关具体内容。
保险资管奋进
“创新试点开启时,对于资管产品的发行规模大家是没有预期的。”一位保险资管人士称,大资管的扩容也给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数据显示,在整个约45万亿元资产管理的版图下,银行、信托、基金、保险分别约占28.3%、27.7%、22.7%和21.1%。与其他资产管理行业比,保险资产管理业的市场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差距仍存。
长期以来,保险资产管理一直采用负债驱动资产的模式,带来负债成本倒逼投资收益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导致高风险偏好和利差损风险。陈文辉强调:“要借鉴国际经验,逐步推动保险机构兼顾负债驱动资产和资产驱动负债模式。”
不过,去年以来,保险资管的产品化进程正在不断加快。自2006年出现第一只证券组合类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和第一只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产品之后,保险资管开始进入转型期。
曹德云表示,近年来,特别是2013年,保险资产管理发展迅速,目前已形成包括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不动产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项目资产支持计划、组合类产品等五大类系列产品,逐渐确定了投资稳健、安全较高、收益较高的品牌形象。
另外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12家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累计发起设立184项基础设施和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注册规模5818.6亿元。其中2013年新增注册债权投资计划90项,注册规模2877.6亿元,注册量和规模相当于过去7年的总和。
今年9月,保险资产管理协会的成立为保险资管市场化转型奠定了基础。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协会成立大会上曾表示:“今后,对于监管部门不便管的事务,可以交给协会和市场去管理;对于符合市场需求、风险可控的业务创新,可以交给协会和市场去研究推动;对于行业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可以交给协会通过自律公约实现自我约束。”
根据设定,协会承担的主要职责之一为推动市场化改革,承担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的发行注册工作,建立保险资产管理信息交流渠道,探索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实现流动性的有效路径。
目前协会承担资管产品的注册职能。产品注册分为两个环节:申报材料审验和专家组评审。查验主要是对材料的形式和合规性查看,评审主要是对产品的风险揭示和信息披露的评价。查验专家和评审专家来自保险机构、保险资管机构、信用评级机构和律师事务所,实行审慎评估,集体票决的机制。
另据曹德云撰文:“截至10月底,协会已注册产品109个,注册规模2566亿元,注册效率显著提高。但随着种类数量日益增多,现行注册制需要进一步变革,一是对成熟产品和创新产品、项目产品和组合产品、内销产品和外销产品等实行不同的注册标准;二是健全注册规则流程;三是开发注册发行系统;四是加强产品注册辅导。”
市场化委托拉开大幕
事实上,面对大资管市场的竞争,保险资管机构任重而道远。曹德云表示:“要加强政策支持,鼓励产品创新。要按照"放开受托人,管好委托人"的思路,在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的投资范围、基础资产、投资方式、项目标准、投资者结构等方面实行更加现实灵活可操作的支持性政策。”
引入体系外专业机构投资者管理保险资金正成为
保险公司的共同选择。中国平安、中国太保等均有所行动。中国人寿总裁林岱仁近日表示:“今年已实质性地推进了境内外的市场化委托投资,境内首批选定了15家专业投资管理机构分别管理19个组合、总额度200亿元人民币,8月份进入实质性的运营。同时在全球的外币投资市场化委托方面,公司的选聘(工作)已经完成。”
对于保险机构而言,市场化委托投资大幕的拉开意味着更为市场化的投资管理体系的建立,而对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而言,则意味着同台竞技背景下更为专业的管理能力的提升。
上述保险资管人士还告诉媒体:“失去了大树的全面庇护,外部是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内部则是向上通道的收益率要求,保险资管机构作为受托人急需更大的空间和迎接更多的挑战。市场化转型是必然之选。”
慧择提示:综上可知,截至今年10月底,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发行的各类资产管理产品累计规模超过1.1万亿。保险资产管理市场化转型的步伐正在加快,当前,产品化进程加快和市场化委托机制的引入成为助推这一转型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