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交易商协会抬高城投债券门槛 城投平台转型在即

更新时间:2015-01-20 08:39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投资市场日益发展壮大。但在城投债券市场,城投债券开始紧抱交易商协会大腿,进行最后的狂欢。

  城投债券票据发行占比近八成
  梳理Wind资讯数据发现,10月和11月两月地方融资平台在发改委系统发行的债券明显缩量,而在交易商协会注册发行的票据基本上占到全部城投债券的七成以上。
  数据显示,2014年10月,银监会口径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行的中票、短融、PPN等在内的债务融资工具总计82只,总规模1004.7亿元,而当月在发改委审批发行的企业债券发行笔数仅为27只,规模不到280亿元,地方融资平台在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发行的票据规模占到整个城投债发行规模的78%以上。受国务院关于地方政府政策指导影响,11月份,整个债券市场的城投债发行规模大比例缩量,但相比之下,交易商协会系统下发行的出口相对发改委仍然较松。
  Wind数据显示,城投债11月份发行总规模约715亿元,比上个月缩量44.3%,其中发改委审批下的企业债发行规模仅为174亿元,而交易商协会发行的城投票据尽管笔数高达100只,但总规模也只有541.5亿元,城投票据占城投债券融资规模的75.68%。
  在发改委收紧发行通道的情况下,城投债转到实行注册制的交易商协会注册发行符合市场预期,同时,不管是平台主体还是承销商也都清楚交易商协会的口子不会无限期对城投开放,因此需要抓紧最后的时间窗口,“能融多少融多少”。
  12月1日,交易商协会提高了发行门槛,一方面城投发行主体要参考监管机构口径,另一方面出台了11项尽调要求,主承销商在承销城投票据时要强化审计等各方面工作。
  有主承人士表示,受该文件影响,12月交易商协会下辖的城投票据发行规模会有显著缩小,但平台公司仍然希望在彻底“去城投(即完全破除地方政府隐性担保)”之前“再冲一波”,“这样即便是真要转型也还是有利的。”

  城投平台转型在即
  地方融资平台当然是不想转型的,享受着地方政府的隐性担保和较低廉的融资成本,但政策日趋严苛,尤其是《地方政府性存量债务甄别办法》将原本《征求意见稿》中规定的2015年12月31日前“允许地方政府按照原渠道融资,推进项目建设”改成“优先通过PPP模式推进”,城投债发行的窗口进一步收紧。这或许也是为何现在地方城投一方面紧锣密鼓安排各种融资方案,一方面积极准备方案转型。
  日前,有消息人士透露,中部一省的两家城投公司都已经做好了转型方案,但目前仍处于讨论当中,“一家已经有成型的文件和方案了,具体就等恰当的时机;另外一家也已经在计划当中。”上述消息人士透露。
  上海城投(集团)有限公司11月28日正式成立法人公司,标志着上海城投从企业法人改制为公司法人,政府与企业的产权边界将依法确立,该公司继承原有的基建投资、运营管理等业务,而且成为整个城投集团顶层的控股型国有独资公司,下辖路桥、水务、环境等专业化的大型产业集团,以及上海中心等直管企业,参股绿地、光明、申通、国泰君安等大型企业。
  “对于资产规模比较大的省级城投可以走这种模式,但一些县市级城投企业其实可以考虑引入私人资本设立股份制公司,引入私有部门的管理经验和资金。”一位目前正在给南方某城投公司做转型顾问的人士表示。
  该人士所服务的城投公司已经组建了专门的团队致力于公司的转型方案设计和执行,但根据上述人士介绍,内部阻力较大,进展并不显著。

  慧择提示:在十月和十一月,在交易商协会注册发行的票据占全部城投债券近八成。目前,交易商协会出文抬高了城投的发债门槛,城投平台转型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