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广州市尝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模式

更新时间:2017-08-28 00:15

  【摘要】目前,小微企业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困难,融资难、担保难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同时,银行的信贷风险也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广州市下发《广州市政策性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下简称《意见稿》)。

  自华鼎创富事件之后被银行“断粮”而陷入长久寒冬的融资性担保行业,或会再遭痛击,在中小企业融资市场进一步被边缘化。昨日,媒体人获悉,广州市下发了《意见稿》,提出尝试以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模式取代过去的第三方担保公司增信模式。

  分析人士指出,“华鼎创富事件”后广州担保行业基本失去“造血”功能,使得不少中小企业因缺乏增信而难以获得银行融资,被迫挤向民间借贷市场,大大提高了融资成本。而保险机制的尝试,或有助于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中小企业或试点保险模式
  广州地区的三农企业和中小型科技企业在向银行申请融资时有望“尝鲜”,以保险机制取代过去的担保机制。昨日,媒体人在《意见稿》看到,广州市拟引入保险公司,试点开展政策性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机制,而首批试点企业主要包括农业企业、科技企业和符合要求的小微企业。单个企业的贷款金额不超过50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
  广东南方金融创新研究院特约观察员洪凯彬指出,这意味着把以前部分担保公司的职能转化到保险公司。作为典型的轻资产企业,三农、科技等行业的中小企业一般都缺乏固定资产抵押物。而在华鼎创富事件后,由于九成担保公司都被银行“断粮”,基本失去“造血”功能。“再不及时出台政策,这两类型企业就真融不到资了。”他说。
  在保险机制中,借款人融资成本由银行贷款利率、保证保险费率及附加性保险费率三部分组成。而《意见稿》指出,“试点期间,银行贷款利率最高不超过同期基准利率上浮30%的水平;保证保险和附加性保险费率合计最高不超过贷款本金的3%。”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保险模式跟过去担保模式成本差异不大,但关键在于保险赔付能力大大提高,因此银行对这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授信有望开闸。

  第三方赔付能力大大提高
  有担保公司人士对媒体人透露,民营担保公司“空手套白狼”已是业内公开秘密:虽然普遍注册资金本有1亿元,但实则账面却几乎没有钱。这使得银行开始不信任担保公司的赔付能力。
  广州市融资担保协会的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全市仅剩下56家融资担保公司,前三季度新增担保金额82亿元,其中新增融资性担保金额仅55.75亿元。
  相比之下,保险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都有10亿元,因此,在保险机制中,对于合作银行来说,一旦中小企业信贷出现违约,第三方机构的赔付能力也大大高于过去的担保公司。

  业内观点:担保机制或难复制推广
  洪凯彬认为,鼓励银行、保险公司进入这个市场领域是政府盘活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重要步骤之一,对担保公司的影响也极其正面的,既可以补充市场份额,加快市场淘汰,提升融资担保公司自身的实力和竞争力。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担忧或会进一步挤压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生存空间。
  有担保行业资深人士则指出,这一试点方案或难大举铺开至所有中小企业。“目前的试点针对的农业、科技企业,大多应该都是经过官方政府机构认定或加入了科技园,本身的基本面资质具有同质性,因此可使用保险来统一定价。但对于中小企业融资这一市场而言,每一个中小企业的情况都是特殊的个例,保险不大可能针对每一个企业来单独设置费率方案。”

  慧择提示:综上所述可知,近日,广州市下发《意见稿》,尝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模式。首批试点企业主要包括农业企业、科技企业和符合要求的小微企业,贷款金额不可超过500万元。对此,专业人士表示,这意味着把以前部分担保公司的职能转化到保险公司,有利于提高保险赔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