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保险业整体发展水平提高,对各项政策的落实力度也在不断加强。目前,上海版“新国十条”公布,为保险行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保险业高度关注
民生问题。
民生成为保险业重头戏
沪版保险“国十条”对于上海保险业的发展提出了总体要求,包括以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服务特大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为导向,抓住上海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契机,大力发展上海保险市场,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保险服务体系,发展成为国际保险中心,上海地区的保险深度达到6%,保险密度达到7300元/人。
除了提出总领性的要求之外,此次发布的沪版保险“国十条”在具体要求上对民生相关的保险格外瞩目。沪版“国十条”明确要求强化
商业保险对民生保障的有效支撑,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具体来看,文件提出要发展应对老龄化的民生保险,推动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率先试点,开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推动商业养老和
健康保险服务转型升级,重点支持保险机构发展各类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业务; 鼓励政府采购养老、医疗等保险经办服务,重点推进大病保险,探索开展医保个人账户资金购买商业健康保险试点等。就在不久之前,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完善了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支持政策。不难发现,无论是加快健康险发展,还是此次上海版本的保险“国十条”,都极大提高了健康、养老等保障型保险产品的地位,对于社会民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9月末,中国保监会消息表示,将从明年开始试点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而上海保监局局长裴光此次也明确表示,上海保险业将会争取首批进行试点。
该保险有一个简称,叫做“减税养老”。这并不是说市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后就能不交个人所得税,而是将交税时间延后到领取保险金时再交。考虑到通货膨胀等因素,这样的做法就是在实际上减少了个人需要交税的数额。
如果上海能够在明年成为首批试点的城市之一,这也意味着上海市民又多了一项税收优惠。
责任保险引关注
除了健康、养老外,另一个在沪版保险“国十条”中被给予了极大关注度的就是责任保险,这同样与社会民生不无关系。
上海作为特大城市,其城市治理等会面临独特的风险等问题。对此,沪版保险“国十条”提出运用责任保险促进社会管理模式转变,在涉及公众利益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医疗责任、校园安全、实习安全领域推动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其实上海在责任险发展上在全国范围内可以说是处于领先地位的,这与上海经济水平、市民保险意识、外资保险公司众多等因素都是分不开的。但是所谓的领先也仅仅是相比国内其他地区而言,如果同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比较的话,上海的责任险发展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业内人士分析表示。
以医疗责任险为例,上海确实走在全国各地区的前列。今年7月,监管部门提出在2015年底前,要确保全国三级公立医院都百分百参保医疗责任险。而目前,上海几乎所有的公立医院都已经投保了医责险,这一占比大概在98%左右。
但是,诚如上述人士所言,上海在责任险先发展上能做的还有很多。今年曝出的上海福喜过期肉事件,也让保险行业和市民看到了建立强制食品安全责任险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沪上保险又一创举
在沪版保险“国十条”中,还有一大亮点非建立上海保险交易所莫属。
早在2010年6月,上海就宣布要筹建国内的第一个保险交易所,但长期以来此事虽然受到了业界的高度关注,但公众并未看到其实质性的建设进程。时隔多年,在沪版保险“国十条”中再次高调亮相,上海保监局局长裴光明确提出要加快筹建保险交易所,而上海保监局副局长李峰透露目前该项工作已经进入实质性申报阶段,并得到了保监会的大力支持,最初方案会有十几种交易品种,刚开始也会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实施。
提起保险交易所,就不得不提英国劳合社。作为英国最大的保险组织,它只向成员提供交易场所和有关的服务,本身并不承保业务。劳合社在向其成员提供交易场所的同时,根据其法案和劳合社委员会的规定对成员进行管理和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06年,劳合社就选择上海作为其全球首家分公司的落户地点。这一选择无疑是肯定了上海作为中国乃至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同样也预示着上海保险行业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而从近年来的发展来看,事实也是如此。
此外,在上海第一次提出要建立保险交易所之时,业内就普遍猜测劳合社将会是效仿的对象。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上海必然不会完全照搬劳合社模式,作为一个舶来品,如果完全照搬或许会出现“水土不服”。而上海也必然会加入本土元素,建立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保险交易所。如今上海保险交易所的筹建已经进入正轨,明年或许就能有实质性的进展摆在大众面前,到底上海要建的保险交易所会采取何种模式,我们拭目以待。
慧择提示:上海版“新国十条”进一步支持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在保险业发展过程中,民生成为保险业重头戏,而责任保险也引起市场的关注,将加快发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