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权益类比重不高 保险行业问题多多

更新时间:2015-01-13 09:43
  【摘要】今年以来,我国出台多项支持保险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保险业保费收入大增,总资产临近10万亿大关。但在保险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行业依然面临诸多问题。

  权益类比重不高
  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份,我国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6173.01亿元,同比增长16.29%;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1128.38亿元(不包括中华联合控股寿险业务),同比增长19.36%。其中人保股份、平安财险、太保财险在产险市场原保费收入排名中遥遥领先;而在寿险榜单中,国寿股份、平安寿险、新华保险位列原保费收入排名三甲。尽管保险保费规模不断提高,但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和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国内保险行业依然不能适应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要求差距较大。
  今年8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发展目标,要求到2020年,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保险密度(保费收入/总人口)达到3500元/人;同时要求进一步发挥保险公司的机构投资者作用,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从保监会获悉,截至今年10月,国内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88010.87亿元,较年初增长14.49%,其中银行债券投资与银行存款依然是主要投资渠道,运用金额分别为35735.05和24642.68亿元,依次占比40.6%、28%;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达到8925.21亿元,占比10.14%。
  值得注意的是,保险资金运用中权益类资产投资指标并未用完。按照保监会规定,保险资金投资权益类资产的账面余额不高于上季末总资产的30%。但今年以来,保险资金运用中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比例始终不高,前10个月份均低于11%。
  “现阶段权益市场不大景气,保险行业权益类投资指标都没有用足,资金流入的比例并不高。”资深保险人士丘斌斌表示,考虑到综合投资收益的稳定性与收益性,保险公司通常倾向于投资短期的债券产品,以应付公司流动性需求。

  保险行业问题多多
  有消息称,李良温对业界质疑的利润与公司业务规模不相称问题颇感无奈:9年的新公司连续6年盈利,计提减值准备后年净利润10多亿被批评盈利少,内含价值低的评价不够客观公正。
  “人保寿险大力发展趸交业务,数量比较大,但没有持续的现金流,难以解决投资匹配问题。”丘斌斌称,寿险行业一般以个险、银保产品、团险为主要业务线条,但个险营销布局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有的甚至花上了10年时间,加剧运营压力;银保业务方面则价格战激烈,即便获取业务量,保险公司收益率也偏低;此外,最被行业看好的企业年金业务客户则非常看重保险公司是否具备全国性机构布局能力,这类业务通常被大型保险公司收入囊中,很多中小型保险公司则只能依靠股东业务生存。
  “由于保险经营周期较长,前期成本高,许多中外合资保险公司的大陆分支机构都处于亏损状态。即便开发了不少网点,保费却收不上来,规模偏少。”丘斌斌表示,无论是寿险还是财产险,保险业综合投资收益率一般在5%左右,经营不佳的则低至1%乃至亏损。
  祸不单行的还有退保问题。受各类银行理财产品冲击,今年前三季度,四大上市险企退保金额大幅飙升,加剧了流动性风险。其中,中国平安前三季度退保金达75.46亿元,同比增长35%;中国太保前三季度的退保退保金达234.02亿元,同比增长57.1%;新华保险也不例外,前三季度退保金达至279.62亿元,同比增长32%。中国人寿的退保金则增长最快,前三季度退保金高达826.45亿元,同比增长64.6%。
  业内人士分析,在保险总资产即将迈入10万亿大关,行业依然面临整体投资收益率低、退保率较高、个险渠道增员难、传统销售模式成本高等诸多问题。尽管此前不少保险公司成立专属的保险销售公司,试图获取更多市场份额,并推动保险机构“产销分离”改革,但业务表现却乏善可陈。“其实保险行业急需解决的核心环节是销售模式问题。”在丘斌斌看来,目前有的保险公司营销人员总共才两三百人,根本无法支撑公司个险的业务量,保险产品的投资价值无法体现。而单纯依赖地面部队或银保合作的传统销售模式费用率太高,导致行业收益率普遍偏低,所以降低销售成本是摆在所有保险公司面前的首要问题。

  慧择提示:在今年保险行业投资业务发展中,权益类投资指标没有用足,资金流入的比例并不高。此外,保险总资产即将迈入10万亿大关,但行业仍然存在退保率较高、个险渠道增员难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