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全球经济的增长动力,中国经济放缓引发诸多关注。对此,专业人士表示,中国经济处在十字路口,政府面临严峻的考验,预计在“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将下降至6.2%。
人口红利和老龄化已经成为经济学家预测中国经济增长率的重要变量。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近日称,“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将进一步下降至6.2%。蔡昉得出这一低于业内普遍预期的数值主要依据就在于人口红利的消失。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在接受媒体人采访时表示,业内对潜在增长率预测存在很大争议。因为潜在增长率是一个理论上的概念,增长边界取决于劳动力、资本以及劳动力和资本的组合方式。
“按照我们的预测,"十三五"期间的潜在增长率是在7%~8%,不会继续下行。”李慧勇说。
蔡昉11月19日在“2014凤凰财经峰会”上以日本为例来分析中国当前的形势。他认为,日本之所以出现“失去的20年”,是因为日本决策者没有看到1990年后人口红利的消失而采取了错误的判断和政策。
1975年之前,日本人口结构是完全按照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方向变动,劳动年龄人口增长,人口抚养比下降。因此在那之前的20年里,日本经济可以达到9%以上的增长速度。
1975年,日本劳动年龄人口停止增长,但人口抚养比没有下降也没有上升,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长达20年。日本经济增速也随之下降,大概为3.5%~4%。
1990年之后,日本的人口抚养比迅速提高,日本当时没有看到自己是因为人口红利用完了,把减速的原因看作完全是需求方的问题——外需(出口)上不去,老百姓不喜欢消费。因此努力用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刺激经济增长,导致日本经济资产泡沫,增长停滞。
蔡昉认为,我国目前出现的状况相当于日本的1990年,从2010年起劳动年龄人口停止增长,人口抚养比开始迅速上升,从降到升是非常短暂的。
蔡昉在此前接受媒体人专访时曾表示,相比于日本,中国人口红利丧失的速度更快。在这一过程中有两个转折点,一个是刘易斯转折点,另一个是劳动年龄人口下降、丧失人口红利的转折点。
刘易斯转折点会出现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的现象,日本是1960年左右跨越了刘易斯转折点,到1990年才进入第二个转折点,劳动年龄人口不增长,人口抚养比上升,逐渐丧失比较优势。日本在这两点之间经历了30年的时间,足够使它从中等收入国家跨越到高收入国家。
“而对中国来说,首现招工荒是2004年,这可以看做是刘易斯转折点,接着2012年就出现劳动年龄的人口下降,这两个转折点之间相隔的时间非常短。今后再走下去老龄化的轨迹会和其他比较早进入老龄化的发达国家很相似,但速度会比他们快得多,"未富先老"的特征非常明显。”蔡昉称。
蔡昉认为,这个因素不会导致经济停滞,而是一个自然的减速。他说,必须借助技术创新、生产力提高等获得新的经济增长源泉,把经济增长的政策力量放在改革释放供给潜力上,可能会避免日本的错误。
李慧勇则认为,决定潜在增长率的因素不仅仅是人口数量的变化,还包括人的素质提高、技能提高、管理创新、技术进步等等,不能仅仅依据人口数量的减少来判断潜在增长率将有大幅下降。
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是两个概念,潜在增长率既可能高于实际增长率也可能低于实际增长率。李慧勇预测,“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的实际增长率将达到7%,低于对潜在增长率的预期。
慧择提示:业内对潜在增长率预测存在很大争议。有专家预计,在“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将进一步下降至6.2%。也有专家表示,“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是在7%~8%,不会继续下行。
好易保
抵税利器中荷岁岁享护理险,买前必知的13个问题!
慧择小马老师|1095 浏览
限时放宽!给父母买长相安长期医疗险,免体检和人工核保啦!
慧择小马老师|889 浏览
短短3天,她帮客户要回了漏赔的100万!
慧择小马老师|351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