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保险资金风险五级分类指引下发 强化险资风险监管

更新时间:2017-08-27 02:44
  【摘要】作为投资市场重要的资金来源,保险资金的运用以及管理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如今,保险资金风险五级分类指引已经正式出炉,不良指标面世,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

  细化分类标准
  于今年4月开始征求意见的《保险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指引》(下称《指引》)10月24日正式下发。类似于银行贷款的五级分类,《指引》中明确了五级分类风险的核心定义,其中聚焦于保险机构投资的除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或所有者权益之外的资产,以信用风险为基础,按照风险程度将其划分为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五类。
  《指引》中确定了固定收益类资产、权益类资产风险及不动产风险的分类标准。针对固定收益类资产,《指引》明确应将资产及收益的逾期天数作为资产分类的重要指标。
  此外,针对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有债权特性的项目资产支持计划等资产的分类,应采用穿透法,对标的基础资产的质量和风险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同时考虑偿债主体的资质和风险控制体系、产品交易结构、还款来源、增信措施等因素。
  目前在保险资金的资产配置中,债券仍是最主要的配置资产,而截至2013年末,保险行业已发起设立的基础设施和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达到184项,注册(备案)规模达到5818.6亿元。
  在权益类资产风险中,《指引》区分直接股权投资与购买股权投资金融产品的间接股权投资两类。其中,股权投资风险和股权金融产品的投资风险因素分别不同。
  海通证券近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披露的数据显示,我国保险公司的资产配置以银行存款和债券为主,股票和基金占比较小。近年随着保险投资“非标”资产的比重上升,银行存款和债券的占比有所下降,而股票、基金和现金的占比均较小。截至2014年6月底,保险业资产配置中存款和债券占比71%,股票与基金占比9.36%;而同期其他资产(以非标资产为主)的占比已增加至19%。
  保监会表示,作为保险监管改革“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的重要手段,保险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指引的意义是:有利于揭示保险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全面、真实、动态地反映资产质量;可以及时发现保险资金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保险机构的资产风险管理水平;能够为判断保险机构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是否充足提供参考。
  另据业内预期,未来不久,衡量保险公司资产质量的不良资产相关的指标均将产生,而判断保险机构经营好坏的指标也将进一步细化、深入和透明。

  强化保险资金风险监管
  保监会称,《指引》出台是为完善保险资金投后管理,科学审慎评估资产风险,提高保险资产质量。
  今年2月保监会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对大类资产的保险资金运用比例做出了更明确的上限比例规定:权益类占比不超过总资产的30%,不动产类资产不超过30%,其他金融资产(主要指非标)不超过25%(比2012年的规定比例下降),境外投资不超过15%。
  随着新投资渠道的不断放开以及“新国十条”背景下延续的对于投资端的进一步放开,业内预期保险机构的另类投资规模将不断上升。在带动投资收益率不断回升的同时,客观反映保险投资资产质量和真实利润水平的监管体系也变得尤为重要。
  继监管层针对信托投资风险及关联交易的监管措施出台后,《指引》的出台亦延续了风险监管强化的意味,而“放开前端、管住后端”也一直是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的新思路。
  在今年4月底的第二届保险投资风险管理培训会上,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曾表示,在推进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势必面对更多更复杂的投资风险。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六大风险问题:保险资金不动产投资的顺周期风险值得关注;部分金融产品信用风险加大;保险负债业务呈现短期化和高收益倾向,带来较大的资产错配和流动性风险;道德风险、不正当关联交易、利益输送等风险隐患增多;投资冲动和能力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资金运用风险管理薄弱的问题较为突出等。

  慧择提示:综上可知,保险资金风险五级分类指引出炉,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的监管将进一步强化。这是首次针对保险投资资产进行风险分类管理,对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