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利率市场化深度不断推进,保险投资局面正在发生着变化。在未来,
保险投资将面临新挑战,需要采取积极措施以应对挑战。
两大因素保险投资不再“地利人和”
“过去十年,保险投资经历了有利的阶段,保费高速增长,同时资本成本处于较低水平,保险投资在股市、债市以及不动产投资领域,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泰康资产董事总经理、资产管理部负责人林佳洁称,过去的十几年,保险投资处在天时地利人和的阶段,但在两三年前,这种情况已悄然生变。林佳洁称,这种变化主要来自两方面。
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在深度推进的过程中,作为金融业分支的保险业的费率市场化也在进行,去年8月5日实施的普通型人身保险新政,对
寿险业的影响很大,在保持保险产品竞争力的同时,也使得寿险公司的负债成本上升。近日有消息称,对万能险等新型保险产品的费率市场化改革政策将在今年内出台。
另一方面的变化来自经济大环境的变化。“过去的30年(1979年至2012年),我国的经济年均增速在9.8%,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速7个百分点,但支持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因素,正在发生着变化。旧的经济模式难以为继,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在这个新常态,经济增长水平下降,长期来看,利率水平可能进入一个下行通道,这将加大寿险公司资产收益压力以及资产风险。”同时,利率市场化、经济下行又推升寿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难度,易给寿险公司造成利差损。所以,未来的保险投资可能面临成本上升、收益率下降的双重压力。这就是林佳洁所说的保险投资面临的新形势。
资产负债管理前置 把握负债特征
“本质上来说,保险投资是一个在负债约束下的命题作文,在保险投资未来可能面临双重压力的前提下,处理好跟负债的关系,让负债约束与投资管理更加友好,就变得更重要。”林佳洁把这称为资产负债管理前置。资产负债管理前置的目的,是把握负债的特征。
一是提前做好资产配置的准备,在这个过程中,资产方加强与负债方的沟通,及时了解负债业务进展情况及变化,包括产品策略、定价策略、销售进展、现金流预期以及负债久期、凸性等变化,目的是要前瞻性地把握负债特征及其变化,有利于资产方提前进行配置策略的安排,提高资产负债管理的有效性。
二是参与整个产品战略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把握资产配置的主动性。充分发挥投资优势,积极参与负债方产品战略的制定,推动资产方与负债方在产品策略上的互动。“这个互动可以在很多方面去体现。”
在产品的开发上,根据资本市场的变动趋势和产品市场的变动因素,可以参与负债方的产品开发,提供投资角度的专业意见,包括账户的选择、规模、销售的节奏等等。在产品定价方面,投资方也可以做很多的工作,为负债方确定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制定分红政策,以及调整万能结算利率等,提供定量分析建议,提升负债方产品定价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在产品创新上,资产方利用自身投资优势以及对理财产品创新、投资品种创新的深入理解,支持负债方开发资产驱动型产品和创新型保险产品。
“以上所有工作的目的,就是通过提前掌握负债未来的特征和变化,提高资产负债的匹配性,降低投资端可能面临的资产管理难题。”
良好的沟通机制有助于这个互动过程。林佳洁认为,资产方和投资方只有在发展战略、产品设计、承保进展、价值管理、投资策略等方面加强沟通和相互理解,建立良性互动机制,形成联动解决方案,才能更好地实现资产负债管理。林佳洁还透露,泰康的资产管理部门会与保费部门、价值部门进行沟通,这在泰康资产的投资实践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得投资能够及时地预调、微调,能够适应负债的特殊性变化。
保险投资资产端可从两方面应对
“除了负债端外,面对新形势,保险投资的资产端还可以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应对。”林佳洁说。
为了应对利率的下行,保险投资可以适度拉长投资资产的久期。从长期资产配置的角度出发,配置期限长、信用好、收益率高的资产,将有助于提升保险公司的长期收益能力。不过,她提醒,在这个长期配置过程中,保险投资也面临一定的风险,即长期看利率下行过程很可能是反复、波动的,在某些阶段甚至不排除面临利率上行的压力,因此保险投资在策略上要积极、灵活、审慎。而为了应对成本上升,保险投资要提高高收益率资产的配置比例。在费率改革后,保险行业大类资产配置比例发生了明显变化,高收益债和金融产品的占比在快速地增加。
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8月底,8.58万亿元的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中,另类投资达1.77万亿元,占比20.74%;而去年4月底保监会初次公布该项细分数据时,另类投资规模仅为0.78万亿元,占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比例为11.25%。相较而言,16个月的时间,保险另类投资规模增长近万亿元,占比增加9.5个百分点。
自2012年下半年保监会出台多项保险投资新政以来,保险公司,特别是上市保险公司,对银行理财产品、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专项资产管理计划、项目支持计划、私募股权投资等另类投资资产进行了诸多尝试。普华永道对各上市险企2014年的中期报告进行统计后发现,与2013年年底相比,
中国人保2014年上半年非标投资占比有小幅上升(由12.8%提升至13.0%),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等其他保险公司非标投资占比均有大幅上升,增幅均超过20%,占比分别达到5.9%、14.7%、9.7%、16.5%。
险企境外投资余额合计仅占上季末总资产的1%-2%
除了资产端和负债端的应对措施外,林佳洁认为,未来保险投资的大趋势还包括拓展多元化投资,打造全球资产配置能力。境外投资可以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和选择,帮助保险公司有效地分散整体投资风险。同时,保险投资在全球配置资产也具备了可行性。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压力减轻,另一方,保险新政对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的范围进一步放开,大大拓宽了保险资金可以投资的市场范围和投资工具。不过,全球投资的风险也是存在的。首先是全球宏观经济、市场波动、资金流动和地缘政治危机的风险;其次是投资团队对境外资本市场的特点不熟悉,境外资产配置能力相对国内来讲不足;再次是,研究能力较弱,人才储备不足;管理半径上升以后,管理的复杂度上升。
根据保监会现行的资金运用比例监管规定,境外投资余额合计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15%。但事实上,国内保险资金的额境外投资比例远低于此,林佳洁估计这一比例水平仅为1%-2%.她认为,即使在境外投资,也大多集中于中国企业在境外市场发行的证券,没有真正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
慧择提示:通过以上描述,我们可以得知,两大因素促使保险投资不再“地利人和”。此外,资产负债管理前置,保险投资应积极应对新形势挑战,保险投资资产端可从两方面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