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保险“新国十条”下发后,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迎来快速发展期,各保险公司纷纷开发健康险产品。如今
商业健康保险政策窗口已经打开,未来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处于基础产品阶段
目前,国内健康险尚处于渗透率低的现状。一方面,国人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8月21日,原国家卫生部疾控局副局长孔灵芝表示,慢性病已经成为中国人健康的头号威胁,防控慢性病,应当“关口前移”。另一方面,淡薄的保险意识也是阻碍健康险发展的原因之一。招商信诺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为1123.5亿元人民币,折合人均83元,仅相当于一件普通衣服的投入。而招商信诺举办健康保险沙龙的初衷,正是为了向包括媒体在内的公众普及健康保险的价值,厘清认识误区,同时分享国际先进公司的健康服务经验。招商信诺健康险市场营销副总裁周晞烨说:“根据全球商业健康险的发展模式来看,可分为基础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创新产品阶段,目前,中国正处于提供基础产品的阶段,并有向提供成熟产品阶段发展的趋势。”
目前,商业健康险在现阶段虽然渗透率低,但却给未来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老龄化、城镇化、中产和富裕阶层的产生、国家政策的支持、医保覆盖范围的不足、高质量医疗资源的紧缺都是中国商业健康险的发展机遇。”周晞烨对招商信诺所面对的市场信心满满。国泰君安分析师赵湘怀也表示,目前,我国单纯
寿险保费发展空间已经比较有限,医疗健康和
年金将是未来保险市场的真正增量所在。随着城镇化带来医疗保险需求增长以及城居保和新农合整合、完善医保控费和推动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服务等逐步完善,这都为
商业保险机构进入基础医疗保险领域打开空间,其中,大病医保是突破口。
“高大上”保险逐步铺开
当前,健康险市场上提供健康险的保险机构分为两大阵营,一是传统的保险公司,以支付赔款为主;另一类是专业健康险公司,如人保健康、平安健康、招商信诺等。
据了解,自2005年高端医疗健康险进入我国市场以来,这一险种主要由跨国公司为其来中国工作的外籍高管购买,因此,招商信诺这类拥有全球医疗服务资源和渠道的公司颇受青睐。
不过,近年来随着国人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险企的积极推动,“高大上”的健康险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庭。“与基本医疗保险的强制性和普惠性不同,商业健康险可以通过商业运营机制,为不同消费能力、风险意识和保障需求人群提供差别服务,并基于健康人群的疾病发生概率设计产品,对投保人年龄、病史等有严格限定。”业内人士指出,在大数法则基础上生成费率,投保人群基数越大、价格越低。因此,在没有法律强制情况下,商业健康险主要是为有一定经济承受能力的健康人群承保风险,预防“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为医保提供必要、有力补充。
中外资保险公司开始深度比拼
虽然形势喜人,但对中国商业健康保险而言,由于经验欠缺和环境制约,在前行路上仍面临着不小的困难,其明确方向、丰富产品线、提升服务能力的任务依然艰巨。而健康险公司的竞争也在加剧加深,从初级的人员推销上升到产品研发、渠道深耕和品牌积淀的比拼。
在愈演愈烈的竞争中,有外资背景的健康险公司似乎占有一定优势,毕竟在欧美,保险公司一直是国家医疗保障计划的重要经办机构,产品开发体系完备、渠道经营经验丰富。不过,在与外资险企的比拼中,中资险企一直以“本土化”优势占据上风。在健康险市场的不断发展中,相互取长补短的中外保险公司也在追求着各自不同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目标,进而促进我国健康险市场的快速发展。
不过,无论中外健康险公司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即“新国十条”政策东风如何落地。业内人士表示,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和细化鼓励专业健康险公司优先参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政策和措施,针对各种群体的不同保障需求,开发差异化特征明显的健康保险产品是目前健康险发展的当务之急。
慧择提示:通过以上描述,我们可以得知,目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还处于基础产品阶段。而随着“新国十条”的出台,“高大上”保险正逐步铺开,中外资保险公司开始深度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