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本高收益理财产品不再“稳赚不赔”
更新时间:2017-08-28 13:37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理财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购买理财产品。在众多的理财产品中,很多消费者青睐银行理财产品,源于其具有“高收益、零风险”的特点,但随着新政策的出台,银行保本高收益理财产品不再“稳赚不赔”。
日前,银监会下发了《中国银监会关于完善银行理财业务组织管理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发[2014]35号)(下简称“35号文”),重申了“让理财回归资产管理业务的本质”,并明确规定“银行必须严格落实监管要求,不得提供含有刚性兑付内容的理财产品介绍”。
所谓“刚性兑付”,是指理财产品到期后,无论投资标的发生什么风险,发行机构都必须偿还投资者的本金和收益。换言之,在刚性兑付前提下,银行理财产品相当于“高收益、零风险”。
虽然产品说明书中会写着“浮动收益型”,但是大多数买过理财产品的投资者都笃信“预期收益率”是一个确定的数字,“我每到期一期理财产品,就会接着买,预期收益率相当于是实际收益率,从来没遇到达不到预期收益率的理财产品。”日前,买了3年多银行理财产品的张女士说,但是最近理财收益率超过5%的产品很少,保本保收益的收益率都不高,在3%~4%之间,“我的钱存活期了,我在等收益率高的产品出现,同时也要稳一点。”
在采访中,新闻媒体者也发现,最近银行理财产品相对比较“沉寂”,年化收益率超过5%的产品很少。同时新闻媒体者也注意到,以前理财经理介绍产品时,除了会告诉投资者产品的门槛、投资期限和预期年化收益率外,还会顺便说,虽然是预期年化收益率,但一般都是实际收益。现在理财经理在介绍产品时,除了介绍的更详细外,当投资者问及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率时,多数理财经理会说:“这不一定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仅供参考。”
据新闻媒体者了解,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多以“资金池”模式运作,产品滚动发行,期限错配严重,新产品与老产品循环交易赚取高额利润,往往带来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在资金池中,如果一个产品由于运作不良,出现了亏损,银行会想办法拆东墙补西墙,客户照样能拿到本金和收益。” 另有银行理财人士告诉新闻媒体者,出于对自身信誉的考虑,以往要是出现了理财产品不能兑付的情况,银行往往会选择内部消化掉,硬着头皮“兑付”,“但是这种收益与风险不匹配的做法,不仅抬高了市场资金的价格,而且也积累了银行的风险,不利于理财市场长远的发展。”该人士进一步说。
多位银行人士表示,尽管业内认为真正破除银行理财刚性兑付尚需时日,但是“35号文”的出台意味着理财产品将不再是“稳赚不赔”,银行逐步取消为理财产品兜底是必然趋势。
慧择提示:综上可知,随着“35号文”的发布,银行保本高收益理财产品不再“稳赚不赔”。在此,提醒一下广大投资者们,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需更增强风险意识,也要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