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险资运用有风险 险企还需谨慎发展

更新时间:2017-08-26 02:15
  【摘要】保险业近年来的发展可谓是如日中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购买保险。然而,有机遇就有挑战。在日常生活中,因风险的无处不在人们购买保险,而险企险资的运用亦有风险。下面小编就为您详细讲述险资运用潜在的风险。

  股票投资战绩不佳
  与会专家达成的共识是:从宏观形势来看,经济将进入小幅减速、结构调整及消化前期政策效果的阶段。从资本市场投资结构来看,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出现重构,高信用等级的国债收益水平向正常水平回归,股票市场持续下跌,未来三至五年也不会有爆发式增长。
  从行业情况来看,当前保险业总体净资产稳步增长,净利润同比增加,偿付能力风险可控。不过,从会上透露出的信息显示,受累于权益市场低迷影响,今年前4月,保险资金股票累计资金运用年化收益率仅为-1.76%,股票投资战绩不佳。
  保险投资新政出台后,非标投资领域次第开闸。这直接引致保险机构将更多注意力从萎靡的股市转移至非标市场。记者从多家大型保险公司私下了解到,其权益类仓位水平大致在10%上下。但来自相关渠道的内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末,长期股权投资及债权计划、投资性房地产、信托等非标投资,合计在保险资金运用账面余额中的占比已达18.71%。
  如是鲜明的对比,源于非标收益率相较于股票的明显高企,前者的收益率区间可达6%至10%。不过,与会专家指出,当前保险业对这类资产,特别是长期资产的相关风险管理手段和经验还存在不足。

  四大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进的同时,势必会面对更趋复杂的投资风险。与会专家预警,在保险资金运用方面,四大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首当其冲的,是投资理念存在缺陷。当前部分保险投资机构仍然存在“一夜暴富”的心态。与会专家表示,“新常态”需要“新心态”,下一周期应是回归到以价值投资为主的投资文化。未来保险公司市场退出机制逐步健全,保险公司股东也应增强风险和责任意识。
  其次,保险机构对保险投资新政的理解及相关能力建设不到位。快速放开的投资渠道,及进一步提高机构投资自主性和灵活性的政策,对保险业投资及风控能力提出了挑战。与会专家表示,保险机构面临宽松环境,但仍要强化前端,通过完善体制机制、提升经营能力,切实降低运营成本,实现安全有效的资金应用管理。
  另两大风险则包括:大类资产配置存在风险、资产负债存在久期及收益错配的风险。近年来,寿险承保业务端快速抬升的承诺收益率水平(或预定利率水平),及产险处于盈亏平衡点附近的承保收益,都对保险资金投资收益提出了较高要求。
  与会专家举例说,当下,很多保险公司存在“长险短卖”的情况,追求短期收益;同时,不少寿险公司万能险结算利率及收益率处在倒挂临界点,甚至长期倒挂,寿险领域可能出现资产与负债恶性纠缠现象。在利率市场化趋势下,市场利率将出现下行,保险资金再投资风险也将有所加大。

  争取“出海”倒逼能力提升
  对于保险投资领域的潜在风险,与会专家的建议是,保险机构应进一步优化投资能力或委托机制,并争取“走出去”配置部分海外资产,逐步具备全球配置能力。目前,仅有中国平安(601318,股吧)、中国人寿两家在海外不动产投资上有试水,其余均在观望或酝酿中。
  与会专家还认为,保险机构应当加强资产与负债的联动,打破过去传统的“负债倒逼资产”观念,同时还应强调资产决定负债。
  其实,从保险业务的本质来看,资产与负债的关系,更多的是相辅相成、互为驱动的。一方面,资金运用要与负债相匹配,即根据负债的特点安排资产的期限结构比例,满足不同产品负债的要求,包括期限、收益、流动性、风险承受能力等;另一方面,不能脱离资金运用的现实盲目限制负债,而是要根据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经济周期的变动以及资产收益情况的反馈信息,来调整负债经营策略。比如,当资金运用收益无法达到产品设计要求或投资风险过高,则应控制该产品的销售甚至停止销售。
  “保险行业应建立内部产品转让平台,盘活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并实现标准化托管、简单化交易。”专家们还建议,寿险投资开放按揭贷款,并在政策起步时放开优先股投资,“这些资产期限较长,收益率稳定,风险较低,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寿险资金匹配问题。”

  慧择提示:综上所述,险资的运用存在四大风险,首先是投资理念存在缺陷,再者是保险机构对保险投资新政的理解及相关能力建设不到位,然后大类资产配置存在风险以及资产负债存在久期及收益错配的风险。各险企还需根据保险业务的本质来合理配置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