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如何买到省心的保险

更新时间:2014-03-04 15:45
  【摘要】很多买过保险的消费者都有这样的感受,购买保险时,保险业务员将一张保单的承保范围说得无所不保,可一到真的出险时,却往往难以兑现。那么您的保险省心么?

  案例1 一年一保=终身投保 消费者遭遇无通知扣费
  “保险公司扣费前没有采取有效的事先通知,而是在半夜时分通过转账形式扣除了我银行账户里面的钱,这不是让我又得续一年的保费吗?”
  胡女士在3年前购买了某保险公司的一款住院补贴的附加险,经双方达成协议,如果客户确认续保,每年保险公司会通过银行转账的形式,扣取胡女士900多元的保费。
  可到了第二年,胡女士突然收到一条银行发来的手机扣费短信。胡女士表示,本来一年一次的保险,现在看起来更像是一份终身保险。经过协商,目前该保险公司已经退还了胡女士的第三年保费。
  王海平:购买保险后请多检查一下自己手里的保单,看看是否到期、是否还有必要续保等,以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但是注意,如果合同上本人签署了续保特约是不能退费的,如果没有授权续约则可以要求保险公司退还保费。

  案例2 口头承诺未必真承诺 理财产品小心收益陷阱
  2009年,巴南区的漆女士在某银行网点购买了某保险公司的一款理财产品。据工作人员介绍,该款理财产品每年最低缴费5000元,缴满5年后可以提取全部本金,且每年的利息在2.5%以上,分红不少于4.8%。
  可让漆女士万万没想到的是,缴满5年后,前不久她去该保险公司查询该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竟被告知5年共缴费2.5万元,但总收益只有1000元左右,这显然和当初工作人员宣传所承诺的收益不符合。
  王海平:漆女士遭遇的这种情况多为工作人员混淆兑付期限和夸大分红利益。消费者在购买时,一定要弄清楚究竟购买的是保险产品还是理财产品。首先,可以查看销售人员的工作证件和职业资格证明。因为现在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和保险代理公司也可以代销基金,不是仅仅卖保险。其次,一定要留意合同说明,在银行购买保险或理财产品也要先看合同再缴费,不要轻信销售人员的口头承诺,一切以合同为准。

  案例3 非实名制账户缴纳保费 10年保单“不翼而飞”
  家住南岸区的刘先生在1993年购买了一份保险,当时是用老婆的账户购买的保险,保费缴纳了10年都相安无事,而到第11年扣费不成功,之前缴纳的保费也作废了。他并没有退保,怎么可能扣费不成功呢?后来他到保险公司咨询后发现,因自己的保单不是实名制缴费,导致扣费不成功保单失效。刘先生感到十分气愤,他在缴纳保费期间并没有接到任何通知要办理实名制缴费!10年的保费就这样打了水漂吗?
  王海平:过去非实名制购买保险是允许的,《保险法》相关规定完善后,为防范风险,特规定购买保险必须是本人账户,实名制购买。像刘先生的这种情况,不是自身原因造成的扣费不成功,可以拨打保险公司客服电话,填写一张客户账户变更表进行恢复保单。在这里提醒消费者,购买保险一定要实名制,使用自己的账户,如有账户变更一定要及时通知保险公司。

  慧择提示:夸大保障范围、夸大保险收益等是人们购买保险后退保的主要原因,为了避免被误导消费,消费者应该仔细阅读产品条款,不了解的保险不要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