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文化养老靠什么 全面养老保障是关键

更新时间:2017-08-27 15:41
  【摘要】文化养老,能帮助老年人拥有一个幸福的夕阳红晚年,因此,开展文化养老很有必要。但是,光靠精神食粮保障是远远不够的,未来养老问题要想真正解决,人们还需为自己提供全面保障。未来老龄化现象更为严重,各种风险敞口加大。应对养老中的种种难题,除了大力发扬文化养老,民众还应该怎么做?
        聚焦  30年后,谁养你!
  当前文化养老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1.社会观念制约发展。有的地方和单位领导对老干部文化养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老干部年龄大,待遇已有保障,在家待着安享晚年,没必要在外面蹦蹦跳跳。另外,自1978年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第一代独生子女已进入婚育年龄,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使相当数量的子女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工作的压力,更多的将家务和子女交给老人,这种家庭结构使得老干部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文化养老。
  2.硬件设施支撑不足。各级党委、政府在保障老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的同时,也保障老干部的文化权益,在政策和资金上对老干部文化阵地建设给予一定的支持,然而相对整个老干部队伍,硬件设施支撑有限。以金华为例,2012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84.36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的17.93%,离退休老干部人数占老年人口的10%左右。而目前,全市仅有老年大学11所,在校学员9367人。市直有老干部活动中心32个,建筑总面积仅3.1万平方米,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干部文化需求。
  3.缺乏专业指导队伍。以我市为例,目前有老干部艺术团、老干部书画摄影协会、楹联诗社、老体协等老干部社团,是老干部“学、教、乐、为”的主要场所,也是引导老干部文化养老的主要抓手。但均是社会团队,从事的是公益事业,财政划拨经费非常有限。加上得不到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导致活动不能常态化,发展受限制。
  4.文化养老形式单一。长期以来,许多地方和单位的老干部活动场所设施简陋,文化活动相对单调,一些较大型的、有主题、有创意的文化活动很难开展。而且,缺乏活跃的文化氛围,经常是“在老干部中宣传老干部,在老干部部门中宣传老干部”,很难吸引年轻人或其他群体参与,活动面窄,老干部文化活动影响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5、缺乏资金支持
  退休后,人们在饮食、衣物、交通等方面的消费需求会急剧下滑(因为不再经常为了应酬下馆子、买衣服和上下班),所以日常的基本生活开销(衣食住行水电煤等物质生活类),夫妻两个老人一起每月差不多2000元左右就有品质保证了(现在物价都比较高),一年也就是好几万元。更何况还有日常的文化养老娱乐(包括书报阅读、体育锻炼、听音乐看戏剧、下棋打牌等各种精神享受类)。

  文化养老对策与建议
  1、注重培养老年人“文化养老”的新理念
  “文化养老”是老年人的迫切需求,也是老龄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全新的且具有战略意义的事业,我们应着力去培植和支持其发展。要转变思想,创新思路,在全社会树立起发展“文化养老”的新理念,要从文化、教育、体育、旅游、保健、休闲等多个方面着手规划,发展“文化养老”。政府要把“文化养老”列入“十二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部门要有年度实施计划,出台政策措施,保障规划、计划的全面落实,让“文化养老”健康有序发展。
  2、注重树立老年人享受快乐人生的意境
  一些国家都把老年人称为“乐龄人士”,意思是放下一切事务,享受最快乐的人生。老年人树立这种意境,可以激发热情,感悟人生,乐观幸福,融入社会,多一份自信,多一份快乐。实践表明,老年人享受快乐人生,需要文化先行,要围绕老年人的精神慰籍、健康状况、生活娱乐的需求来设计,以精神文化需求和心理需求为基点,将快乐服务项目传递到老人面前,实施“物质养老”、“待遇养老”向“文化养老”、“快乐养老”的转变。要在确保老年人政治和生活待遇的前提下,通过建立登门陪聊、电话慰问、生日祝福和生病看望等制度,来解除孤寡、特困、“空巢”老人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在精神上得到抚慰,在享受和欣赏中感受“文化养老”的感染力、亲和力和渗透力。为使老年人享受快乐人生,必须将“文化养老”内容渗透到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之中。通过各种活动,来展示老人的情操,满足老人的求知、求乐的愿望,从而充实老人的生活定向,让“文化养老”在无限夕阳中续新。
  3、注重提升老年人的政治思想素质
  今年是实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又适逢党的十八大召开,我们要充分利用拓展“文化养老”这一有利时机,组织老年人参加政治理论学习,通过报告会、座谈会、交流会、主题教育、参观考察、红色旅游等学习和活动,进一步强化对老年人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老年维权教育。特别是要在老党员中开展“迎接十八大、保持纯洁性”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党纪观念,坚定理想信念,把他们的思想和言行真正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和部署上来。同时要引导老年人用科学发展观理论武装头脑,指导自己的一言一行,使他们争当先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模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老有所为作奉献的模范,讲正气、树新风、促文明和谐的模范,营造孝文化、倡导和谐文化、弘扬慈善公益文化的模范,增强自尊心、树立自强心、热爱生活的模范。
  4、注重加强老年人“文化养老”阵地建设
  “文化养老”必须要强化活动、学习阵地基础建设,让老年人学有阵地,玩有项目,乐有舞台。老年人活动室、老年大学(学校)等场所是老年人开展活动的阵地,是推动“文化养老”发展的平台,要让老年人真正“走出来、动起来、学起来、乐起来”,就必须为老年人改善和提高学习、阅文、活动、所为的条件。一是建立兴趣爱好小组,帮助老年人发挥技能和特长,努力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达到陶冶情操、促进健康的目的。二是设立聊天室。让老年人畅所欲言、倾吐心声、交流情感,达到疏解情绪的目的。三是组织慰问看望活动,通过这些服务活动,既可以为他们排忧解难,又可以陶冶老年人的情操,充实他们的生活空间。
  5、注重组织老年人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
  拓展“文化养老”活动范围,要组织和引导老年人参加门球队、台球队、柔力球队、健身队、京剧票友团、夕阳红艺术团等老年人娱乐活动团队,组织开展文艺演出比赛、诗文创作、琴棋书画、文体旅游、体育竞赛等文体活动,让他们不仅可以在“文化养老”活动和比赛中切磋技艺,取长补短,而且在回归集体中收获了友谊,找回快乐,找到自信。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呼唤,让“文化养老”真正成为老年人的一种高品质、高境界的养老方式,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增进感情、充实生活。
  6、注重引导老年人参与“老有所为”
  老年人参与“老有所为,”是“文化养老”的内容之一,要引导老年人着眼“文化养老”项目,以量力而行的科学态度,把积累的经验运用于社会实践中,积极为社会“拾遗补缺”,把贡献余热与愉悦身心有机结合起来,塑造新时期老年人的自我形象。各级政府和涉老部门要为老年人搭建参加政风行风巡视、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关心教育下一代、牵手大学生村官、监督网吧、调解涉老矛盾、督查城市文明、指导农业生产技术及市场管理等公益活动的平台,让他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服务社会,达到心态开朗平衡,精神世界充实,实现自我追求,享受快乐生活,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同时也要引导老年人,特别是离退休干部在推动科学发展、服务经济、服务人民群众、构建和谐社会、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等方面发挥优势作用,把文化养老与服务社会、服务老人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为老年人开创出老有所为的新天地。
  7、文化养老第一步养老保险第二步
  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长春人平均预期寿命80岁。按照男性60岁退休,女性55岁退休来推算,除了文化养老保障,退休后积攒20年~25年的“养老钱”也是必要的。当然,养老钱充足了,才能为文化养老提供动力。那么,除了文化养老投资外,需要多少钱可以获得全面的养老保障?加上文化养老费用,这笔账该咋算?如何解决养老问题,成为一个不得不面对的大问题。在老年人比重如此之大的国家来说,走商业养老保险的路子是最有效的补充路径。
  据有关专家预测,一个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社会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占据的比例不会超过60%,商业保险占据的比例将会达到40%,建立和完善商业化养老保险体系,扩大老年人的养老、医疗、意外、老年护理等项内容在农村的覆盖面,是加快农村养老保险步伐、有效提升农村老年人晚年生活品质和生活质量的有力武器。

  慧择提示:综上,文化养老是养老的关键一步,但并不是最重要的一步。要知道,在这个社会,“有文化饮水饱”是不符合现实的,文化只能作为一种精神食粮,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要想真正解决养老问题,是需要转变养老旧观念,适时为养老“投资”,提供全面的养老经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