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盘活保险资管产品“中保登”雏形显现

更新时间:2017-08-28 03:06
  【摘要】一项让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金融产品“变现”的计划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成熟之后,就可以推向市场,盘活行业流动性,让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金融产品流动起来,使得未来保险资产管理方式更加产品化有序化。对于该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以及专业人士的评估是此起彼伏,对于该计划的一片认同声此起彼伏。

  中保登的成型
  12月12日,一位接近保监会的人士称,保监会正在加紧完善集中登记平台的工作。“一旦成熟便可以推向市场,利用外部交易所进行交易,盘活行业流动性,让包括债券、股权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金融产品流动起来。”
  未来可能成为交易平台的上交所、深交所、甚至北京和天津的金融资产交易所也都开始做准备工作。“现在还没有确定与哪家交易所对接,但一定是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上述人士说。
  今年6月份,保监会已经同意筹建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由该协会进行统一注册登记,并由保险资产管理协会履行市场化职能,监管部门主要负责风险控制。目前依托于该协会搭建保险资管产品集中登记系统(简称“中保登”)。中保登类似于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债登”)、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简称“中证登”)一样的职能诉求,诸如登记、托管、结算等。
  中保登的成型打开了业界想象空间,未来保险业资产大交易平台即将出水。对于保险资产管理而言,这一流通框架的形成,将使得未来保险资产管理方式更加产品化,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真正要步入到“大资管”的竞争时代。

  盘活流动性
  “资产转让可以降低风险,保险资产负债久期长,像债权计划久期就较长,万一保险公司有流动性的需求,可以及时变现。”上述接近保监会的人士说,“现正在做集中登记平台的工作,但任何资产转让、交易都有一个基础,像股票有中证登,债券有中债登,那么,保险应该有个中保登,这也是一种确权的风控措施。”
  据了解,此事一直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以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筹)的名义设立保险资管产品集中登记系统中心,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金融产品录入系统中,这其中包括债权计划、股权计划,甚至理财产品等。只要标准统一,条件成熟后就可以在交易所推出标准化的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交易。
  但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目前尚未确定与哪家交易所合作,中保登目前也只是内部的一个组织。“对交易所的基本要求是符合标准,可谓合法、规范的交易机构,让投资主体去选择。”上述接近保监会人士说。
  一个多月前,保监会曾组织18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负责人召开筹备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的会议。协会成员共30余家:18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与十几家保险公司。由中国人寿保险集团总裁缪建民担任协会会长,中国平安总经理任汇川担任协会监事长,保监会保险资金运用管理部副主任曹德云担任秘书长。
  会上,建立保险资管产品信息登记系统成为协会的头等大事。拟将各家保险机构的债权计划、信托、券商资管计划、甚至银行理财等金融产品信息统一录入系统之中。
  一家寿险公司的人士透露,这项工作具体交给了有现成数据平台的中国平安来做,届时将数据扩展至行业,完成系统对接即可。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诸多人士都表示这是值得肯定的好事。以前保险资管的产品没有流动性,无法盘活资产,行业也就无活力。
  按照保险业目前8万亿总资产粗略概算,除去银行存款、债券等固定收益配置,未来可盘活的流动性(债权计划、信托产品、各种创新资管产品等)约为2万亿。一位保险业资深分析师说,保监会规定金融产品的投资上限是30%,可盘活的预期流动性约为2万多亿。不过,现在可着手“变现”的是几千亿债权计划。
  事实上,2万亿并不是一个超预期的设想。中国人寿总裁万峰认为,中国寿险业有巨大发展空间。截至2012年底,中国寿险业保险深度和密度(1.7%和102.9美元)均较大幅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3.69%和372.6美元)。万峰甚至称,从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保险业资产超过银行业资产只是个时间问题。若果然如此,保险资产流动性的盘活将是一个数十万亿计的概念了——未来保险业资管交易平台的发展潜力空间巨大。
  当然,也有一位保险公司人士认为,未来公开交易平台成型后,伊始交易的主体更多可能是保险机构,因为彼此了解,信息完整,转让只是所有权的变更。
  “很多年以前保监会曾委托人保资产研究过保险资产对外公开交易事宜,但那时的时机不太成熟,项目便搁置了,现在则正逢其时。”一位国有保险资管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他坦言,具体发展如何,还取决于保险公司的投资能力,如果没有足够的产品,规模小,交易不活跃,影响力就不会大。未来与其他金融产品竞争,考验着保险机构的产品研发能力。
  这位国有保险资管负责人说,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可能趋势是——长期看,基础设施债权业务对保险业而言,有多久的生命力值得商榷。因为一直以来保险的增信都依赖于银行,而银行因为有存贷比的时间窗口要求,也会寻求保险的帮助。但大资管时代,也许银行自身会去投资类似基础设施债权计划。
  “保监会推进此事为资管公司等保险机构打造了一个交易平台,至于未来这个平台能做多少做多大又是另外一件事。”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教授说。

  不只是集中登记平台
  然而,中保登不只是一个录入登记平台,还蕴含防范市场风险和提高市场效率的功能,也是在为日后的标准化公开交易平台打基础。
  过去5年,银行业资产年均增速超过21%,信托业资产年均增速60%,去年底信托业资产规模已经超过保险业,券商资管业务也是增势迅猛。
  在这样的背景下,保险业也在为日后的行业大发展悄然布局。近期,由原保监会主席李克穆牵头的大数据信息平台公司也将成立。该公司为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或20亿元。
  保监会的工作不仅要为保险行业创造空间,更要对保险资产配置加强风险控制,特别是债权投资计划的把关格外审慎。
  10月份,保监会专门召开保险机构投资风险责任人培训会议。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指出,在推进行业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势必面对更多更复杂的投资风险。当前,防范资金运用风险面临的形势较为严峻,主要表现在投资能力及风险管理能力不足,资产负债匹配压力不断增加,道德风险与利益输送风险正在累积,地方融资平台等风险隐患不容忽视等方面。
  实际上,保险的资产配置现状不容乐观。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保险资金7年以上的占比近70%,15年以上的规模超过2.5万亿元,但均主要配置在公开的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因此,很多时候保险机构不得不在股市里“靠天”吃饭,股市表现一直不佳触发了资产和负债的双向波动,令险资吃尽苦头。随着去年保险投资新政的出台,保险业逐渐摆脱对股市的依赖,开始寻找主动的另类投资市场;不少险企择机调整配置,这种变化也令上市保险公司的投资业绩增色不少。
  而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债权投资计划已经超过2000亿,目前仍有许多等待批复的债权项目计划,如果监管层全部批下来,可能会超过前三年的总和,突如其来的“规模”对有效监管与合规经营无疑是一种压力。“压力的确很大,甚至因为保监会对债权计划的谨慎招致一些不理解。”上述接近保监会人士说。他透露,对一些中小保险公司上报债权投资计划的谨慎,主要是出于风险防范的考量。因为保险公司并不像银行那样有一套完善的风控体系,特别是小保险公司谈判能力较弱,为了发行债权计划,可能会放低标准。因此,监管层只能抓住“担保”这条线。如果项目好,且担保能过关,保监会便会放行。
  而如此审慎态度也是对正在构建的“中保登”负责,保监会希望所有登录进去的项目或产品都过得了关,那也是出于对保险资产负债管理的需要。
  至于未来保险资管产品在场内交易还是场外交易,目前还没有最终决定。“主要看交易所的选择,保监会的想法是产品多多益善,但交易所开始可能会挑一些标准化产品,可以份额化的品种。”上述接近保监会人士说。

  慧择提示:保监会对于这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金融产品“变现”的计划还在处于考察检验期,如果效果显着可以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提供一个良好有序的竞争环境。从现实情况来看,保监会的工作不仅要为保险行业创造空间,更要对保险资产配置加强风险控制,特别是债权投资计划的把关格外审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