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近日举行的第20次“北大英杰华(AVIVA)保险系列讲座”上,华信惠悦(Watson Wyatt)中国投资顾问部总经理、世界银行社会保障部旗下的全球养老金部前总监、养老金问题资深专家冼懿敏应邀出席演讲。
会后,就我国养老保险的发展,冼懿敏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冼懿敏拥有逾30年的社会保险及雇员福利方面经验,曾为各国养老金不同的注资体系开发应用金融模型,并为20多个国家的社会保障改革和公务机构改革提供过政策上的技术咨询。她从1999年起为我国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技术咨询。在世行工作期间,她还参与了世行自身的人力资源政策及替换养老金政策的改革。2007年3月,冼懿敏加盟华信惠悦。
记者:当前,我国养老保障制度面临的现实挑战是什么?
冼懿敏:未富先老。一般发达国家老龄化时,人均GDP多在2万-3万美元,而中国人均GDP才刚到5000美元左右,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中国在职人员与退休人员之比已达到3∶1,预计在2030年中国将进入老龄化高峰,到2050年,每4个人中就会有1位老年人。
人口老龄化必然对现行的现收现付制产生巨大压力。举例来说,目前中国抚养比是34%,按照60%的养老金替代率,测算出来的缴费率是20.4%;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假设抚养比增至100%,替代率维持60%不变,缴费率将高达60.0%,这是完全不可行的。
记者:您认为,中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哪些问题?
冼懿敏:中国政府采纳了世界银行建议的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建立起了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第一层次是最低生活保障;第二层次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第三层次是企业年金/补充养老保险;第四层次是个人储蓄;第五层次是非正式支持,如家庭扶持等。
按照世行的观点,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目标就是提供足够的、可承受的、可持续的以及稳定的老年收入,然后是要有利于发展。然而,我国现行的养老金制度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有:
一是养老金制度未能达到预期覆盖面和待遇水平。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中国有76990万劳动人口,其中近1/3的劳动人口参加4个政府资助的养老金计划之一(包括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国家机关或组织养老保险、公务员养老保险),还有2/3的劳动人口没有任何养老保障;二是养老金制度的成本和待遇分配存在精算不平衡和不公平的问题;三是养老保险体系的长期不可持续性导致占用了其他社会服务所需要的开支;四是养老保险制度不可持续性导致宏观经济的不稳定,在2005年我曾测算过,截至2001年底,中国养老保险的负债超过12万亿元,而资产不足1万亿元;五是大部分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营导致劳动力市场的扭曲;六是公共管理的资产投资表现往往不佳,如省级的资金主要投资在政府债券和银行提供的协议定期存单,涉及的银行包括一些财务管理有问题的银行和资本充足率差的银行,投资回报率低于工资增长率,这将导致养老金替代率的下降。
记者:我国养老保险的发展思路?
冼懿敏:基本原则是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中国应建立覆盖全民的养老体制,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尽快实现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为弥补不断下滑的养老保险待遇和较低的工资基准,推广建立自愿性养老保险计划。此外,要多渠道筹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包括实行企业和职工共同缴费,增加财政对养老保险的补助,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记者:您刚才提到了要推广建立自愿性养老保险计划,这应该包括企业年金在内,您对于企业年金目前的发展情况有何评价?
冼懿敏:推广补充养老保险,应以企业年金为平台。中国效仿美国401(k)体系建立起了本土的企业年金体系,其特点是自愿建立,以就业为基础、由私营机构管理、由政府监管的缴费确定型(DC)的养老金。
我认为,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相对缓慢,甚至令人失望。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中,有5.36%的职工参加了企业年金,到了2007年,这一比例降到了4.61%。2007年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存1519亿元,只占我国养老金体系10%左右。
政府和服务提供商都在十分积极地推动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但还有很多头绪不清。2006年底,大约有24万个企业的1000万名职工参加了企业年金,总资产为910亿元。但是,其中绝大多数资产并不是按照企业年金条例的规定管理的,而是由三类不同的管理机构管理。这些存量补充养老储蓄计划只有在建立了符合企业年金条例规定的管理模式后,才能享受税收优惠。
此外,还有许多以其他方式管理的私营企业职工的补充养老储蓄——包括由不同机构管理的资产,保险合同或一些公司或有资产支持或无资产支持的账面储备。尚不明确是否所有诸如此类的退休金计划都应纳入企业年金法规管辖之内。
记者:造成企业年金发展缓慢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扭转这一态势?
冼懿敏:主要原因有启动成本高,设立和审批程序复杂(特别是对中小企业而言);信托法的概念与中国法律体系的不协调;缺乏清晰的对雇主和雇员的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控制的投资范围造成可投资产品单一,限制了投资回报等。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外部原因,如保险业在保监会的支持下,推出了灵活创新的产品,包括一些待遇确定型产品(DB),它们也是补充养老金市场份额的有力竞争者。另外,一些建立补充养老计划或养老储蓄计划的私营部门的雇主,对企业年金持怀疑态度,将其养老金负债只记为账面储备,期望在企业年金制度能够提供对其有利的条件时,再转为企业年金,这也将进一步推迟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
我认为,中国企业年金市场是否能成长为中国的401(k),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今后几年里的政策环境,如推出全国统一的有效的经济激励机制,以免税或延迟税收的方式,吸引雇主和雇员参加补充养老计划;务实地致力于建立受托人体系,强调受托制度的基本原则和执行监管,在养老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受托人的法律地位;采取具体措施降低年金计划的初始成本。一个具体的例子是由人保部制定相关法律,允许多个雇主共同建立集合信托计划,将汇集的资金投资于共同认可的投资组合;放宽对投资范围的限制,允许投资更加多样化和分散,最终允许更高的养老金支付,从而提高职工参加养老计划的积极性。
我相信,在经历“成长的烦恼”之后,企业年金将成为中国补充养老储蓄的主要渠道。保守的估计是:在企业年金发展早期,每年的缴费积累可达150亿-200亿元人民币,到2010年,总积累有可能达到4000亿-8000亿元人民币(按人民币不变
暖宝保3号门急诊
抵税利器中荷岁岁享护理险,买前必知的13个问题!
慧择小马老师|1049 浏览
限时放宽!给父母买长相安长期医疗险,免体检和人工核保啦!
慧择小马老师|863 浏览
短短3天,她帮客户要回了漏赔的100万!
慧择小马老师|350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