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驴友遇难事件盘点 驴友外出有哪些风险
更新时间:2013-10-29 12:06
【摘要】户外运动固然惬意,但风险性极大。根据中国登山协会提供的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从2001年到2011年,登山户外运动山难事故夺去了220人生命。驴友遇险事故频频发生,也向人们敲响了安全警钟。
户外有风险,您需要一份户外运动保险!
2013驴友遇难事件盘点
8月25日,一户外运动爱好者在阿城吊水壶景区拍照时,不慎坠崖遇难。据当时在现场的驴友讲,天柱峰悬崖边上有护栏,多名驴友也提醒“梅兰”翻护栏拍照太危险,可不幸还是发生了。
7月21日,西藏通麦天险路上,一北京男子在骑行中被落石击中头部。
7月9日,江苏一名驴友独自攀登镇江市五峰山失踪,接到求救后镇江市各部门和热心网友、驴友共同展开搜救工作,11日下午失踪“驴友”遗体在五峰山一处山坳被发现,推断可能因失足掉落山涧遇难。
6月9日,一名湖北籍的女驴友在穿越鳌山时失踪。从太白山东边进山处一个名叫塘口的地方出发,开始鳌(山)太(白山)穿越。他们计划用5—6天的时间完成这个充满魅力及刺激的穿越。当晚,他们在走到海拔2900米处宿营。次日早,队员见施曼体力不支且没有装备GPS定位设施,劝她和一名姓郑的河南籍驴友原路返回。
5月20日,广西驴友韦道年被发现葬身于梅里雪山的雪崩中。
4月5日,10名驴友结伴攀爬到忻州市代县一处名叫蝴蝶谷的山崖上时,一名男性驴友在看瀑布时因脚下积冰滑倒,不慎从一条50多米高的瀑布上滑落。
3月24日,1名40多岁的女驴友在天台山森林公园登山时不慎坠崖,跌落在半山腰一处山坡上。汉中市汉台区组织多批次人员投入救援。
驴友外出有哪些风险
1.健康问题:外出旅游中要步行甚至爬山越岭,体能的消耗相当大,身体体质稍差一些的人,经过紧张劳累的旅游活动,免不了会降低身体的抗病能力,因此,最好在饮食方面,要有较好的营养补充。健康情况正常的入,旅游活动主要目的是锻炼身体、开阔视野和放松紧张情绪,在日常饮食方面适当进食一些肉食品、蔬菜和水果等,对维持身体的各种生理功能,使人精力充沛,都有很好的作用。
2.旅游病:在户外运动中,很容易发生一些常见病和创伤,必须有所防范,并掌握一些救护的方法,做到有备无患。每个人的体质都各不相同。有些人在乘车、乘船、乘飞机时,会出现身体不适,胸闷、脸色绯红、苍白发青、眩晕恶心,甚至呕吐不止。这与旅途颠簸、心情紧张以及飞机上、车上、船上的空气不够流通有关。
3.伤风感冒:在旅游途中,由于活动多,比较疲劳,身体的抵抗力较差,加上有时衣服未及时穿上。一旦受风寒,就容易患上伤风感冒。尤其在涉水的旅行之后,浑身热汗淋漓之时,禁不住脱下外衣纳一下凉,但经不了多久,汗水干了,由于此时毛孔都张开着,就容易受寒患上伤风感冒。许多驴友都是在这种情况下患上伤风感冒的,所以要特别当心出汗脱衣服后,要即时穿上,不能等到凉时再穿,否则就来不及了。
4.上火:在旅游途中,有些驴友由于生活节奏的突然改变,会严生食欲不振,心绪不宁,两面潮红,甚至嘴唇也发炎溃疡,有的甚至连嘴巴都不易张开,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上火”现象。
5.坠落:坠落的直接原因,也许是悬崖边一脚踩空,也许是同伴不经意的碰撞,也许是攀援时抓着的树枝突然折断,也许是上坡或下坡时误踩上松动的浮石、滚动的断枝、结冰的岩面或打滑的香蕉皮等等。
6.迷路:迷路本身并不会对人体造成直接伤害,迷路后若不能及时脱离险境,随之而来的缺水断粮、寒冷和心理恐惧,是造成伤害的主要原因。
7.高温与低温伤害:夏季高温,若不注意防暑,有可能在野外活动时中暑(体温升高,往往伴有脱水);冬季严寒,在衣着单薄、落水等情况下,易失温,引发冻伤。
8.溺水:户外活动中的溺水事故,往往由于对水情不了解而发生。例如夏季溯溪活动时,遇上游水库突然开闸放水,或大雨导致山洪暴发,不及撤离而被冲走。又如大热天遇山溪,禁不住清凉溪水的诱惑而下水洗澡,肢体突遇低温发生痉挛,以致沉溺。
9.蛇伤:除冬季蛇类进入冬眠状态以外,春夏秋三季皆可能遭遇蛇伤。春季蛇刚从冬眠中苏醒,毒液积蓄量多汁浓,毒性较大;夏季高温,蛇喜栖居荫凉潮湿之地,如溪沟边、巨石下、草丛中,且早晚较为活跃;秋季蛇要积蓄能量越冬,食欲旺盛,活动频繁。
慧择提示:驴友意外事故接连发生,不幸遇难者更是逐年增多。户外运动风险性极大,驴友需保持高度谨慎,安全出行。此外,必要的保险保障不容忽视,出发前需购买份适合保险,进而利用保险转嫁可能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