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交强险长期亏损险企不满 要求制度改革

更新时间:2013-09-27 16:14
  【摘要】我国交强险是制度经营状况很让人担忧,已经连续多年亏损。亏损总额惊人,为什么我国强制实行的交强险有那么广泛的市场还依旧亏损?

  赔付率居高不下 交强险累计承保亏近400亿
  交强险是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不包括本车人员和被保险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强制性责任保险。这一更多体现社会管理职能的保险制度却导致了保险公司逐年亏损,累计承保经营亏损399亿元,经营亏损256亿元。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保协”)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年交强险赔付达到821亿元,赔付率77.6%,费用支出320亿元,费用率30.3%,两项合计导致承保亏损83亿元,由投资收益弥补缩小了经营亏损,经营亏损54亿元。在此之前,除了2007年略有盈余外,2006年下半年以来的其他年度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
  交强险现已陷入越经营越亏损的怪圈,而赔付率居高不下成为了亏损的推手。2008年交强险的赔付率为68.6%,2009年这一指标迅速升至78%,2010-2011年均超过80%,保险公司通过强化内控、打击假赔案等遏制了赔付率快速上升的势头,2012年仍超过75%。与此同时,保险公司严把费用开支,费用率由2007年的39.2%降至2012年的30.3%,但经营成本仍为107.9%,交强险注定难逃赔钱的命运。由于业务规模的上升,五年间承保亏损额上升了77亿元。
  不过,并非所有地区均陷入亏损的泥潭。中保协相关负责人介绍,18个省辖区出现累计承保亏损,其中上海、宁波、浙江等7个地区综合成本率超过125%,而北京、海南、青海、西藏等地的综合成本率控制在80%-90%,意味着这些地区还有盈余。
  具体而言,一批保险公司开始出现经营转好迹象,如太平洋财险、平安财险、大地财险、永诚财险、安华财险、中银保险、都邦保险、阳光财险等已扭亏为盈。这些保险公司扭亏为盈在于其保费收入保持着稳健的增长,而经营费用和赔付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安华财险的赔付支出同比下降0.05%,同时手续费同比下降0.06%,营业税缴费基本同去年一样,与此类似,中银保险从控制经营成本方面实现了盈利,赔付成本同比下降11%,手续费和营业费分别下降了0.08%和0.07%。而众诚财险和泰山财险等却因业务扩张、赔付激增导致经营亏损分别大增147.8%和603.8%。

  经营成本难控制 盈利遥遥无期
  目前,交强险实行全国统一费率水平,而各地路况不一,不同车型机动车数量和占比有别,导致有些地区出现了巨亏。这只能是区域亏损分化的原因之一。
  不过,更有现实的问题摆在保险公司面前,各种支付费用增长推动交强险赔付成本不断走高。在一次中保协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交强险专家张海波介绍,人伤、医疗和汽车维修成本的持续高涨就是赔付成本逐年飙高的重要原因。北京商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获悉,随着各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各项赔付标准也不断提高,交强险也在其中。交强险对人身死亡伤残分项案均赔款增长了125%(年均增长17.6%),医疗费用分项案均赔款增长51%(年均增长8.6%),而工时费和零配件价格累计涨幅分别达到了60%和72%,这些都成为交强险成本支出加大的直接原因。
  同时,部分机动车车型风险难把控也成为交强险需要面对的难题。人保财险车险人士介绍,近四年累计亏损严重的车型包括营业客车、挂车、拖拉机、非营业货车、特种车等,这五大车型最近四年合计收取保费占比18.2%,合计承保亏损却高达252亿元,占总承保亏损的73%,其中营业客车亏损109亿元、挂车亏损77亿元、拖拉机亏损26亿元。正是这些机动车,在缴付保费方面还享受了优惠政策,如拖拉机费率受到惠农政策扶持,挂车以货车30%的保费投保等。
  此外,看似鼓励车主安全合规驾驶的费率浮动机制也成为交强险亏损的间接原因。据了解, 自2007年年中起,上年未出险续保的客户可以享受费率折扣,连续三年不出现即可享受30%的费率优惠,而受此影响续保汽车业务的单均保费从2006年的1388元降至2012年的1050元,费率优惠导致续保客户的整体费率水平比基础保费下降了15.3%。赔付成本上升、整体费率水平下降也让保险公司苦不堪言。
  面对如此的经营环境,交强险究竟要多久才能实现盈利?对此,大部分保险公司持不乐观态度。大地财险就在最新发布的交强险精算报告中,对2013年交强险的经营状况做出预判:由于出险频率的上升和赔偿限额的大幅提高,受案均赔款上升的影响,预计这些因素不仅存在于2012年之前,而且还将继续在2013年之后发挥影响。平安财险也预测2013年交强险的经营将面临人伤赔款标准的提高,因各地城乡赔偿标准的统一、工时配件上涨、医疗费用上涨等各种因素,未来这些因素将进一步加大对经营成本的不利影响,平安财险预测2013年交强险赔付成本会在2012年基础上有所攀升,保单亏损也将进一步扩大。

  政府限价企业经营模式遭受质疑
  随着赔付成本节节走高,如今很多保险公司已面临着不堪重负的危机,而事实上这早在交强险设定经营模式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隐患,让交强险经营存有先天不足的缺陷。据了解,国际上的交强险经营模式,一种是完全商业化的模式,由经营交强险的保险公司自主定价、自负盈亏;另一种是代办模式,交强险费率制定在不盈利、不亏损的前提下由政府主导,保险公司只收取固定的代办费用,不需要承担经营风险。
  而国内交强险则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前端政府定价后端市场经营,也就是说保险定价方面由政府主导而经营风险却需要保险公司自己承担,在全国统一定价、保险条款一致的情况下,这种一刀切的经营模式很难让保险公司对交强险的盈亏做出有效的把控。尽管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主体责任的认定、赔偿范围的认定等进一步明晰化,有利于减少交强险的理赔纠纷并客观上缩减了部分赔付支出,但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这一模式。
  保险行业建议,修订交强险《条例》,明确政府与保险公司在交强险经营中的主体地位。在最初保险监管机构将交强险纳入国家强制性险种时,本着“不盈利不亏损”的原则, 旨在让保险公司尽到社会责任,通过经营交强险来获得客户,进而进一展扩大商业车险业务。这一看上去很美的业务却成了烫手山芋。
  现实来看,经营再好的保险公司也难在“不盈利不亏损”的钢丝绳上行走自如。“盈利了就要求被降价,亏损了却没有调价权,"不盈利不亏损"的原则在产生时就为事后经营交强险的尴尬埋下了隐患。”一位保险公司车险负责人无奈道。太平洋财险车险专家李冠如表示,现行交强险制度本来是想把代办模式和市场化模式的优点都集中下来,但是在实际落地的过程中却遇到了一些困难,很难做到“不盈利不亏损”。
  在市场化的竞争中,保险公司没有定价权、没有选择承保范围、承保车型的权利,束手束脚的经营模式很难让保险公司在大的市场化竞争中实现自主经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赔付成本的逐年递增和经营亏损扩大。各项人伤、医疗、机动车零部件费用支出均在上升的背景下,交强险费率却一直未变,且这一部分成本由保险公司来承担。部分保险公司为了抢占车险市场,只能赔本赚吆喝。
  尽管如此,外资保险公司仍期待加入经营交强险的行列。去年5月交强险对外资开放,目前已有8家外资保险公司获得经营权,包括富邦财险、美亚财险、利宝保险、安联财险、中行安盟、三星财险和现代财险。保监会有意通过引入外资的经营经验来改善目前交强险巨亏的现状。最新披露2012年交强险财务报告的富邦财险和利宝财险也无一例外在亏损,这与其业务量较少,无法摊薄经营成本不无关系。

  降税减负为当务之急 承保地域因素需考虑
  除了打破现有的交强险经营模式外,减免营业税征收也成为业界一大呼声。据统计,截至2012年交强险共缴纳了272亿元的税金,其中2006-2008年缴税72亿元,2009-2012年分别缴税37亿元、46亿元、55亿元和62亿元。这不难看出,面对赔付成本的节节攀升,保险公司还背负沉重的营业税负担,让许多经营交强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有些喘不过气来。“保险公司理应得到税收优惠。”另有保险专家如是表示。
  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太保(601601,股吧)董事长高国富提交了关于免征交强险营业税或降低营业税税率及税基的提案,希望以此来缓解交强险经营亏损的困局。高国富也曾对媒体表示,交强险属于法定业务,是为保障公民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到损害能够得到基本保障而建立的公益性质的险种,具备政策性业务税收优惠政策的特征,并且交强险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单设账套管理,也具有社会民生领域的营业税优惠政策。减免交强险营业税,有利于增强保险公司的营业能力,扩大保险覆盖面,惠及民生理应纳入保险领域税收优惠范围。
  北京商报记者统计,2012年42家保险公司中缴税金额排名前五位的保险公司中人保财险缴纳营业税20.8亿元,平安财险缴纳10.59亿元,太平洋财险、国寿财险、中华联合财险分别缴纳7.27亿元、3.47亿元和3.03亿元,合计占到2012年交强险营业税总额的72.8%。
  目前交强险营业税征收约为保费收入的5.6%,这对本来保费收入甚微、经营成本无法摊薄的中小保险公司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南开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系教授朱铭来表示,免征营业税对交强险的亏损可起到一定作用,从而扭转交强险亏损的局面。
  此外,朱铭来还提出,要免征营业税还需考虑承保地域的因素,目前交强险亏损比较严重的是江浙沿海一带,而内地许多省份是盈利的,因此还需要根据各地盈亏水平的不同做出营业税减免的差异化处理办法,不可再用一刀切的方式来考虑。

  改变经营模式成突破口 区域费率调整呼声不断
  不管是通过引入外资保险公司为交强险市场注入新鲜血液、学习外国经营经验,还是从控制成本方面入手,都无法从根本上打破交强险连年亏损的困局,其根治的方法还需要从经营模式上做出彻底的调整和改变,突破政府统一定价的束缚,将定价权真正还给保险公司,才能使交强险的经营模式与商业化经营环境相匹配。
  近日,保监会也表示,将深入研究交强险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会同相关部门提出进一步完善交强险制度的意见建议。中保协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涉及税收、财政、交通、公安等,需要协调各方的政策,并不能草率推进。
  面对种种难题,保险业多位车险专家提倡实施交强险区域费率定价机制,以寻找摆脱交强险困境的突破口。张海波分析,目前交强险《条例》规定全国实行统一的基础费率,给各地经营结果造成了很大的差异,因为在交强险市场中,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交通状况、赔付标准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在目前交强险总体持续亏损的局面下,如果一旦全国统一上调费率,则对于目前盈利地区的车主显然不公平,调费难度也会加大。
  在听取了众多业内专家的意见后,中保协建议,在完善交强险费率调整机制时,应当充分考虑各地的风险差异,对交强险实行分省定价,在区域内实现风险与价格的匹配,逐步实现总体盈亏平衡。
  事实上,提出进行交强险经营模式改革的呼声并非一朝一夕了,试点工作也开始推进,2010年保监会决定在江苏省进行交强险地区差别化费率因子的研究和制定,这也是全国率先进行交强险区域差别费率试点。然而继江苏之后就少有提及交强险试点的推动情况,试点工作进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休眠期,据了解在2010年下半年传出交强险区域费率试点的消息后,江苏的试点办法还没有出台,就遭到了投保人的诸多质疑,在投保人看来交强险区域定价无疑就意味着涨价,想借此牟取暴利。因此,交强险费率区域化只能在一片拒绝声中被迫搁浅。

  慧择提示:交强险亏损原因主要在成本赔付率高的问题上,同时由于交强险制度上的漏洞,让企业很难在定价上给自身带来收益,交强险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