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交强险连续亏损 外资险企依然抢入

更新时间:2013-09-17 10:26
  【摘要】交强险是我国的一种强制保险,所有的车上路都需要购买,但是交强险实际上几年来一直在亏损,面对交强险连续亏损,险企并没有退缩,反而更多外资企业进入国内交强险市场。

  8月30日晚,保监会公布2012年交强险运营情况:全年保费收入1114亿元,承保亏损83亿元,投资收益29亿元,即总经营亏损为54亿元元。

  这是继2007年实施交强险条例之后连续的第6年亏损。6年半,亏损256亿元,年平均亏损率5.9%。“相较2011年已经同比减亏38亿元,综合成本率也有所下降。”当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交强险工作组张海波在通气会上称。经营数据有所好转,但依旧亏损严重。

  从历年数据显示,交强险费率显然不足以覆盖交强险的赔付及经营成本,一些车种及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近四年,共有18个地区出现累计承保亏损,其中亏损最严重的上海、宁波、浙江、安徽、江苏、重庆、湖北的综合成本率超过125%。其中,前六大亏损地区最近4年合计收取保费767亿元,占当期全国总保费收入的21.3%;合计承保亏损255亿元,占总承保亏损的74%。资料显示,挂车、拖拉机、营业客车、特种车和非营业货车近四年合计收取保费占全部车型保费收入的18.2%,承保辆(次)数占全部机动车的13.6%,合计承保亏损252亿元,占总承保亏损的73%。

  记者分析数据明显可以看出,我国交强险经营持续亏损的主要原因包括:人伤、医疗和汽车维修成本持续上涨;部分车型费率与风险水平不匹配,亏损严重;费率浮动机制的实施,使实际费率水平显著下降;全国统一的费率水平未能反映各地风险水平的差异,造成部分地区亏损严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庹国柱表示,交强险连续亏损是由于之前积累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根据风险一致性,保险公司要根据风险的大小来定价。而中国的现状是不同地区执行统一的费率水平,并且部分车型的费率与风险水平不匹配等问题还很严重。

  交强险赔付种类主要分为人伤医疗和物损维修。从人伤成本来看,各年度死亡伤残分项限额的赔款从2007年的1万,提高到2012年的2.4万,增长125%,年均增长达到17.6%。而人伤赔偿标准主要依据最高院的人身损害赔偿相关司法解释,其中绝大部分赔偿项目与各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纯收入挂钩。最近五年,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的纯收入大幅增长。例如江苏,近五年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达到了61%,年均12.6%。收入水平的上涨直接决定了人伤赔偿标准上涨。

  同时在物损方面,汽车厂商在2012年对零部件价格进行多次调整,涨幅超过10%。“这主要由于目前新车销售竞争激烈,各汽车厂商在前端销售降价,但在后端维修上采取上涨的策略,来保持利润稳定。”张海波说。但在保费收入方面,按照交强险条例的相关费率浮动机制规定,交强险对于上年没有出险的续保客户开始享受费率折扣,连续三年不出险可有30%的费率优惠;而出险两次以上,或者造成死亡事故的客户是费率上浮。

  保监会曾于2003年启动车险费率市场化,车险行业此后陷于价格恶性竞争而严重亏损。为规范市场,保监会于2006年推出了中国人保、中国太保和中国平安三套条款标准,而商业车险基准费率统一,并根据交通事故状况进行浮动,最多只能打7折。但统一的市场费率也造成了保险公司手续费竞争持续攀升,理赔服务质量薄弱等行业顽疾。

  目前,中国交强险经营主要依靠“前端政府定价,后端市场经营”,遵循“不盈利、不亏损”原则,与保险公司其他保险业务分开管理,单独核算;而保险公司无定价权,无风险选择权,但需单独承担盈亏。与此同时,费率调整机制失灵。一是程序复杂,价格调整需要社会听证;二是政府很难兼顾不同地区与投保人实际情况,调费难度大;三是政府主导下,面临公众对经营结果的质疑,费率调整的舆论压力大。

  虽然近年来交强险连续亏损,但经营交强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数量却有增无减。其中,2010年、2011年会计年度结束后,分别有33家、36家财产保险公司经营该业务。在2012年允许外资经营交强险业务之后,有42家保险公司经营该业务,其中有15家财产险公司的交强险保费规模超过了15亿元。

  随着外资保险机构不断抢滩进入中国车险市场,国内车险业务将面临更大的竞争。近日,国际保险巨头法国安盛高溢价收购天平车险已获得保监会的原则性同意,意欲强势打入中国车险市场。

  有不愿透露姓名的职能部门人士向《》表示:“保监会将深入研究交强险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会同相关部门提出进一步完善交强险制度的建议,同时结合深入综合治理车险"理赔难"工作,保监会将督促各保险公司进一步改善交强险及配套商业车险的理赔服务,确保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获得更加及时,全面的救治。”

  慧择提示:交强险亏损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我国对交强险保额制度的不完善造成的,在连续亏损的情况下依然能吸引外资企业进入,说明我国交强险市场前景很值得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