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农业保险潜规则:骗补贴

更新时间:2017-08-27 05:58
  【摘要】无利可赚的农业保险近些年来成为了保险行业必争的“香饽饽”。一场小小的农业保险招标会上上,竟然引来了十多家保险公司的激烈竞争,与几年前的农业保险无人问津的画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反差的形成,源于农险财政补贴逐年提升、盈利境遇逐渐好转。自2007年开始实施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以来,截至2012年末,中央财政累计投入农险保费补贴资金361亿元。而在此期间,全国农险保费收入也从2006年的8.46亿元直线上升至2012年的240.1亿元。

  近八成的高比例财政补贴(包括中央及省市县补贴),引来利益相关方的寻租冲动。

  记者在采访调查中获悉的一个寻租案例,相当赤裸裸。根据一位业内知情人士的详述,地方政府引入保险中介机构参与农险招标(主要提供风险咨询及技术服务)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在某地区却出现了地方政府引入一家保险经纪公司,该经纪公司则根据保险公司给出的佣金高低来随意分配市场份额的违规现象,佣金比率高达保费的10%至15%。

  此外,有个别保险公司反映,在一些没有巨灾发生的年份,个别地区的基层政府会向保险公司提出“协议赔付”的不合理要求。“比如,当年农险保费收入有1个亿,其中约8000万是来自财政补贴,农民实际支付约2000万。而当年农险实际赔款是3000万,地方政府认为保险公司大赚了一笔,便要求保险公司最后赔付5000万。至于2000万的赔款差额流向了哪里,无人可知。”

  这几个鲜活的案例,揭开了农险寻租现象的冰山一角。我国农险专家、首都经贸大学农村保险研究所所长庹国柱教授在近期实地调研时发现,各类因农业保险而生的寻租活动在一些地方出现蔓延之势,形式可谓多样。包括:某地方农险公司分支机构虚报承保作物面积,通过做假保单,骗取财政补贴;某地方政府操纵当地农房保险招标等。

  慧择提示:保险公司争夺农业保险的经营权的背后不是一份责任感的驱使,而是利益的驱使,对于我国的保险行业来说,是一个可悲的现象。骗保行为成为农业保险的潜规则,这给我国的保险监督部门一个深刻的启示,需要不断的加强监督体制改革,严厉的打击骗保行为的发生,规范农业保险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