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中国的存款保险

更新时间:2017-08-26 06:30
  【摘要】一直以来我国就存在着一种由政府主导的隐形的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这些年来并不为人们所陌生。存款保险是指银行参加存款保险,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资金,当银行出现破产倒闭情况时,存款保险机构将会对存款个人进行赔偿。

  其实,国际上通行的理论是把存款保险分成两类——隐性保险和显性保险。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实行的都是隐性存款保险,并没有对存款保险做出明确的制度安排,而一旦银行出现了风险,政府会采取某种形式,保护存款人的利益。这也是人们通常认为的银行安全性至高无上的原因。

  然而,从2007年开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在高层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是为什么?其实,政府的用心是好的,一个国家银行体系的稳定是国家经济乃至社会稳定的基础,虽然目前中国的银行业整体的运行是相对平稳的,但是潜在的金融风险是不容忽视的。6月底,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大幅飙升,给银行业敲响了警钟,也让中国的投资者坐了一回“过山车”。7月,贷款利率下限放开,则表明中国高层坚定不移的要走银行市场化这条道路。

  市场化意味着竞争,意味着优胜劣汰,也意味着银行业不再是“万无一失”。以美国为例,美国银行在市场化后,从1980年开始,众多的小银行开始倒闭。1987年到1991年,平均每年有200家银行倒闭。在危机到来时,大银行的厄运也不可避免。2008年9月,受次贷危机的影响,有着119年悠久历史的美国最大储蓄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在金融危机的大潮中也轰然倒塌,当时这家银行拥有3070亿美元的资产和1880亿美元的存款。这就是市场化所带来的冲击。

  所以,就中国目前的金融改革而言,存款保险制度将国家的隐性担保变成显性担保,建立金融机构的市场化退出机制,意义显然重大而深远。这是从国家层面出发的。那么对个人投资者甚至是高端的个人投资者来说,这一制度的建立又有怎样的意义呢?央行的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的7月底,国内银行的存款总额达到了100.65万亿,其中居民存款的总额达到了44.88万亿。面对如此庞大的规模,中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将怎么走呢?

  从世界上有过完善存款保险制度的74个国家来看,中国必然会实行强制性的存款保险制度,四大行和农村信用社也都在其列。会针对不同风险的机构,实行差别费率。存款保险机构建立后,将会设立一个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对于存款人的存款将会从全额担保过渡到限额担保。也就是说,如果投资者在银行的存款超过了限额,超过限额的部分同样不会被纳入存款保险的范畴之内。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更多的是从维护国家金融稳定、经济稳定和社会稳定这个考量出发。对于更多的个人投资者而言,制度的出台,倒是一个警钟——今后不是所有的银行都像自己家的保险柜那样安全了。

  慧择提示:隐形存款制度给我国的财政带来的严重的经济负担,不利于我国的国家金融的长期稳定发展。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必须要有所改变,实现存款保险由隐形向显性的有效转变。只有这样,我国的存款制度才能真正的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