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单纯考虑规模 业务质量堪忧

更新时间:2017-08-28 00:21
  【摘要】保险费用下半年增高的问题将有所缓和,保险公司开始关注保单的质量,保费增速为何出现回落的态势?它的回落对下半年的影响如何?

  为应对满期给付洪峰及银保退保率高企而带来的现金流压力,保险公司上半年在趸缴渠道发力,采取规模导向的经营策略作为对冲。这导致在喜人的保费规模背后,退保率和新业务价值表现堪忧,市场人士预计,下半年保险公司出于业务价值和销售费用控制的考虑,将开始注重保单质量,全行业保费增速将有所回落。

  保费脉冲难继续
  进入下半年,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迅猛增长的势头开始放缓。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人寿、平安寿险、太保寿险与新华保险2013年7月分别实现保费收入205亿元、90.39亿元、56亿元与64.3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4.53%、13.87%、-1.75%、-4.12%,其中太保寿险与中国人寿回落幅度比较明显。
  而8月份,中金公司预计,上市寿险公司8月保费增速将明显放缓,单月个险新单和银保新单保费合计同比增速预计分别约为0%和-10%。其中,中国人寿、中国太保及人保集团可能同比小幅下降,新华保险由于基数较低而表现尚好,而太平人寿则继续采取较为激进的销售策略实现两位数以上的同比增长。
  这一情形与上半年相差甚远。在上半年,全部人身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7938亿元,同比增长20.1%,扭转了连续两年低于同期GDP增速的局面。其中,新单保费4310亿元,同比增长近26%,亦走出连续两年负增长的阴霾。
  对于如此反差,中金公司指出,在今年面对满期给付洪峰及银保退保率高企而带来的现金流压力,寿险公司普遍采取规模导向的经营策略作为对冲以确保经营稳健。特别是二季度,大型上市寿险公司也通过银行渠道,销售趸缴短期储蓄产品参与规模竞争,保费增速有所反弹,但难以持续。
  这一点在中国人寿的半年报中充分反映出来。上半年利润大增68%、保费收入增长8%的中国人寿,新业务价值仅增长0.8%。其董事长杨明生在业绩发布会上称,这离预期相差太远。对寿险公司而言,新业务价值是未来销售保单所能创造利润的总和,也是影响公司市场价值的最关键变量。
  此外,中国人寿上半年银保渠道的趸缴保费收入537亿元,同比增幅20.3%。而银保趸缴是寿险公司短期冲保费规模的重要手段,产出利润极小。由此可见,中国人寿在上半年对业务规模的重视程度超过了业务质量。

  费率改革新品待推出
  在上半年保险保费脉冲同时,退保金出现抬升。从上市险企半年报中可以看到,国寿、平安寿险、太保寿险、新华上半年退保金分别为321.7亿元、37.1亿元、96.9亿元、132.6亿元;分别同比上涨70.1%、44.1%、57%、54.9%。对此,各公司称主要来自于银行渠道理财类产品退保。此外,分红险产品的退保金亦开始增加。
  这与险企追求短期保费规模不无关系。有业内人士指出,部分寿险公司前几个保单年度曾设置高现金价值、零退保费用、承诺短期收益,把名义上的长期分红险、万能险异化成一两年期就可退保且无损失的理财产品,而这将使行业退保长期处于高位运行。
  对此,保险公司已开始有所反思。“下半年将规模与效益并重。”杨明生表示,三季度国寿已在个险、银保两个渠道同时推出纯保障型产品。其中十年期以上的期交业务在7月末已经有8%的增长。
  对于下半年,多家券商研究认为,因销售费用预算控制以及基数相对上半年较高,预计全行业保费增速将有所回落。
  尽管近期几家中小型寿险公司已经向监管机构备案定价利率在3.5%的寿险新产品,但上市保险公司则还处于观望阶段,有分析人士指出,预计将等到来年初“开门红”期间才会大肆推出新产品,而下半年各公司重点将在制定来年销售目标、费用预算、绩效考核政策以及报批新产品等准备工作。

  慧择提示:保险费用下半年有所回落,是保险公司因为半年对业务规模的重视程度超过了业务质量。下半年他们开始在业务质量上开始重视,单纯为了考虑业务规模是不行的,费率的改革则可以缓和这一现象,希望费率改革的步伐能够有所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