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银行存款小心“被保险”

更新时间:2017-08-28 00:11
  【摘要】到银行办理存款也业务,但是拿回来的却是一份保单。对于被保险事件,我们已经是不足为奇了,面对着被保险事件频繁发生,我们需要防一手。

  日前,尹女士来到某国有银行网点,想支取5年前在该网点办理的11万元存款本金和利息。谁知却被银行工作人员告知,那并非存款,而是一款分红保险产品。并且,期满后尹女士累计只能拿到13400元收益。而按照彼时5年期定存利率5.85%,尹女士若存定期,此时应该能拿到32175元的利息。

  尹女士恼的是,“我之前并不知道分红险是什么,但工作人员当时称利息加分红可以达五年期同档次定存利息水平,有时甚至还比存款利息更高,我就买了。到现在才如梦初醒。早知道是保险,我肯定不会买的,那11万元是我在外打工好几年辛苦攒下来的。”

  无独有偶,株洲的罗先生近日带着母亲去某银行支取五年前存的4000元,也被告知是保险而非存款,且5年到期分红仅261元,较同期存款利息相去甚远。当罗先生表示要投诉时,银行工作人员建议他写个申请,可拿到500元“补偿

  记者发现,“银保销售误导”已成为保险销售及储户投诉的“重灾区”。在中国保监会公布的2013年上半年保险消费者投诉情况通报中,记者查阅到,保险销售违规欺诈误导的投诉量,占投诉各事项的比例单项最高,高达19.91%,可谓五起保险投诉有其一。而多位星城银行业人士也承认,银保渠道销售误导也一直为储户诟病。

  当下湖南省银监局正召集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举办“金融知识进万家”活动,对消费者进行金融消费知识普及。记者注意到,活动的相关宣传资料中明确提到,保险与基金、信托产品一样,都属银行的代销产品,既不是存款也不是理财产品,且各自有不同的风险,适用于不同的人群。尤其是保险产品因为退保有损失,消费者若中途撤出,远比国债或定期存款提前支取的损失要多。

  银保代销普遍为之的当下,消费者该如何防范,才能不再重蹈诸多“存单变保单”的覆辙呢?业内人士建议,消费者最好对银行代销产品有个正确认知,防止“被保险”。具体说来,去银行存钱时,不要贪图小便宜,听信有更多的收益而购买其他产品,最好根据实际需求办理储蓄手续。如果准备购买理财产品或保险时,要看清产品的说明书和条款细节,收益等信息最好有明文规定。若销售人员提及“高收益”或“用钱可随时取”等承诺时,最好叫销售人员写一份承诺书并加盖银行公章,以免被推销人员的口头承诺忽悠。如果消费者在柜台购买产品后,发现与自己希望的不一样,应该马上找银行反映投诉,还可要求银行调出监控录像和录音等作为证据。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因为“被保险”人群大多为中老年人,因此提醒中老年消费者在银行购买了保险或办理大额资金的业务后,最好回家将相关业务凭证或单据拿给家人看,并仔细研究各项条款。通常,保险购买后有10天犹豫期,还会有电话回访,若发现不符合自己实际需求或与推销人员所说有出入,在10天内可以退保。

  慧择提示:我们到银行存款的时候我们需要多留一份心,面对着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我们一定要倍加小心,小心被保险。如果您真的有保险需求的话,不妨找家专业网站加以咨询再行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