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保险梦 中国梦

更新时间:2017-08-27 22:59
【摘要】每个人都需要保险,保险可以有效的规避风险。 在我们困难的时候,保险是一个守护者,不离不弃;保险是一位天使,伸出双手,带我们走出困境。每一个人都有着一个保险梦,让我们来聆听一个普通保险人的保险梦。

  王珏麟先生,1993年进入保险行业,至今已经有20个年头了。他曾先后供职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甘肃分公司、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现任职于中华保险宁波分公司。2003年开始对中国近代保险史进行研究和相关史料收藏。《中国保险报》从2012年5月起,开始陆续登载他关于记述中国近代保险史当中的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掌故的研究文章,迄今也有了一年零两个月。本期“历史”我们听他讲述一个普通保险人所拥有的保险梦。

  第一个梦想:想创作一部反映中国保险百余年历史的电视剧
  记者:您能讲讲您是如何对保险历史发生兴趣的吗?
  王珏麟:我认为2002年是我人生当中的一个分水岭。我的第一个保险梦想就是在这之后产生的。说分水岭,主要原因是在这一年,我从一个有53年历史的、伴随新中国成立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加盟到了拥有73年历史的太平保险有限公司。在1996年分业经营前,太平保险有限公司也隶属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管理。
  2002年初春,黄河岸边绿叶初吐,我就在这样一个万物生长勃发的季节,做出了我人生当中一个最重大的决定,加盟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规划新的人生。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近百年来所积淀的文化底蕴,是吸引我加盟太平保险的重要因素。
  太平保险在2001年12月强势回归国内,开始复业经营。屈指算来,太平保险从1956年到海外经营,直到回归国内复业已经有了45年的历史。中西文化的交融,其底蕴愈加深厚。就在回归的第二年9月,我加盟到了国内这一历史最为悠久的保险公司。我对保险历史发生兴趣也就是从这里开始起航了。
  记者:您对保险历史的兴趣来于你供职的保险企业,来自您自身的保险事业之中?
  王珏麟:是的,激发我学习保险历史兴趣和愿望的第一个原因是我在太平保险共工作了8年。我学到了这家公司最好的经营理念和核心价值观。它教会了我在工作中,以什么样的价值观念来处理工作事务。这是我这一辈子享之不完、用之不尽的资源。
  第二个原因是我小心翼翼地揭开了它的历史面纱,对太平保险的创始人充满了无限敬仰。就是这样一家公司,一家1929年开始创立的公司,仅仅用了20年的时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发展成为旧中国最大的民营保险公司。而在这20年当中,这家公司艰辛地走过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它不仅生存下来而且有了与外资保险公司抗衡的实力,应该说是一个奇迹。
  记者:可以认为您喜欢上对中国近代保险史的研究是从此开始的吗?
  王珏麟:应该说是的。我在这家公司总部工作了5年,也就是它的创业期。在总部公司的墙上,还环挂着公司的一些老照片,反映了这家公司从1929年成立到海外发展的历程。
  当我了解了这一段历史后,有一段时间我有着非常强烈的表达欲望。就是想把这段历史进行深加工,通过文学或电视的形式表达出来。2005年到2006年期间,我开始注意搜集各种资料,以周作民、丁学农、王伯衡、胡咏骐、卢绪章、张似旭等人为原型,写出了22集电视连续剧的梗概。
  2009年,我有一次去北京出差,记得是北京的秋季,那是北京最美的季节。我拿着这个梗概,找了当时拍摄过电视剧《亮剑》的制作公司海润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想通过我的描述,得到对方的响应。但由于条件不具备,这件事情至今未能实现。说实话,如果这部电视连续剧能拍成的话,这可是第一部反映中国保险百余年历史的电视剧。应该说,这是我的第一个梦想。虽然这个梦想到现在还未实现,但我想只要自己不断地往这个方面努力,这一梦想迟早会实现的。

  第二个梦想:想创办中国第一个宁波保险博物馆
  记者:建立保险博物馆一直是您的夙愿,现在来看这个梦想离现实距离几何?
  王珏麟:第二个梦想的产生源于我的另一个人生分水岭。2007年12月,江南腊梅刚刚开放的季节,我从繁花似锦的中国改革最前沿,来到了美丽的宁波。这是一个你时刻都能感受到它不断创新开拓的城市。我同样小心翼翼地揭开了宁波帮发展的历史面纱。我发现这竟然是一个巨大的宝库。
  中国保险发展已经有了200多年的历史,通过研究,我认为晚清至民国时期,特别是民国时期国内保险业的发展主要是宁波帮在主导。我在这里作这样的结论不知是否妥当,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以下所列应该可以作为注脚:宋汉章和中国保险公司、秦润卿和中国天一保险公司、孙衡甫和四明保险公司、中国共产党在旧中国保险行业只创办过的两家红色公司:卢绪章和民安保险公司、谢守天和大安产物保险公司;在旧中国保险行业享有崇高威望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胡咏骐、纵横捭阖一代豪杰朱葆三都是宁波人。他们对中国金融保险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如此发现,我欣喜不已,完全沉迷其中。一次,我专门去位于镇海的宁波帮博物馆参观。我看到金融保险展区寥寥无几的照片和实物,非常简单的描述,感到非常失望。回来以后,我就撰写了《建立宁波帮保险博物馆子馆的建议》。建议写成后引发了一部分人的共鸣。随后,该建议被宁波保险行业一位政协委员作为提案提交至当年宁波召开的政协会议。此后得到了宁波镇海区宣传部负责人和宁波帮博物馆馆长王辉先生的反馈。他们表示博物馆有机会一定开辟面积比较大的金融保险展区进行展示。让国内更多的保险人了解过去,开辟未来。
  2011年10月30日,宁波保监局、宁波市保险行业协会联袂在宁波钱业会馆举办了“宁波保险业改革发展成就回顾展”,在宁波保险行业产生了很大反响。期间,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教授来宁波讲座,参观了这一展览后,也称赞这一展览办得好。他讲道:“我没有想到宁波保险业历史底蕴会这么深厚。看了这一展览后,让我们大家对中国保险业,特别是宁波保险业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现在有了一个更大的设想,就是能否在上海建立中国保险博物馆总馆,因为上海是保险业的中心。在保险业的发源地广州,对保险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天津、宁波、重庆、大连、营口、福州、青岛建立分馆。这样的保险博物馆都建立起来后,对推动中国保险业的发展会有多大贡献呀!我很赞赏现在在天安保险公司工作的成继跃先生,他自己现在就在筹措建立中国第一个保险图书馆;上海八中的林振荣先生、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高星先生则在不遗余力地对中国保险业进行研究和宣传。我想,只要大家共同努力,中国第一个保险博物馆就会尽快在我们的手中实现。

  第三个梦想:寄望设立中国航运保险公司——即将落地的梦想
  记者:在浩如烟海的保险历史研究与收藏中,您有哪些收获?你是怎样结合中国近代保险史的研究,对当前中国保险企业有哪些感触?
  王珏麟:我目前最大的收获是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到一起,为宁波市政府提出的一项可行性建议,而且这项建议被宁波市政府和宁波保监局采纳。
  2010年的时候,结合宁波市政府提出的建立公司总部的发展战略,我起草了《加快宁波航运保险总部建设,打造开放型经济体系新优势的几点思考》一文,并提交宁波市政府和宁波保监局。这一建议很快得到了宁波市政府的回应。原分管宁波金融保险口的副市长苏利冕专门为此作出批示,宁波金融办、宁波保监局进行了调研,并起草了宁波成立航运保险公司的调研报告。时任宁波市委书记王辉忠、市长刘奇率宁波市党政代表团访问上海。在宁波融入上海“两个中心”对接活动上,沪甬两地共同发起设立了总规模达到1000亿元的海洋产业基金。宁波港(601018,股吧)、上海港、中国人民财险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筹建国内首家专业性航运保险法人机构等重大合作项目,掀开了两地在海洋金融领域深度合作的大幕。当时国内各大媒体报刊均登载了这一新闻。目前这项工作还在推进当中。
  目前我国保险市场主体已经达到150多家,但专业性的保险公司还很少。令人感叹的是,我在中国近代保险史的研究中发现,在民国时期发展的专业性保险公司还是比较多的。例如经营信用保险公司的就有中国第一信用保险公司、中国人事保险公司;经营船舶保险的有中国保险船舶联合会;专保装卸诸险种的上海协和浦江保险公司;专保简易寿险的邮政储金汇业局保险处;专保水险、意外险的中国海上意外保险公司、中国航运保险公司;专保意外责任保险的中国航联意外责任保险公司。
  民国时期专业性保险公司如此之多,我相信新的时代随着保险体制改革的深入,我们也会有更多的专业性保险公司将走上舞台。
  除了以上梦想,我在观看中央电视台电视纪录片《华尔街》、《货币》后,也在想如果能有更多力量时,把为中国近代保险业做出贡献的人物拍摄成纪录片,为现在学习保险专业的学生、正在奋斗在这一行业的专业工作者提供可资借鉴的影像记录,不仅有助于忠实地记录这段历史,也有助于专业教学,推动更多的人从历史当中吸收营养成分。
  2010年3月,林震峰先生走了。2013年3月,林增余先生也走了。用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教授的话讲就是“保险界痛失了一位泰斗”。正如《保险中介》杂志记者李剑华在《林增余:尘埃中的光芒》一文中所说:“对于新一代保险从业人员来说,林增余这个名字,或许很陌生。但对保险界的元老们来说,他的名字如同一盏明灯,在心中熠熠生辉。”可以说,他们是中国保险行业的宝贵财富。历史需要珍藏,更需要抢救和保护。现在我们复原记述他们,是向他们作最后的致意!
  这一路走来,我的人生定位已经越来越清晰,就是要像钱钟书先生和杨绛先生一样,沉下心来,广泛涉猎和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把研究中国近代保险史作为我毕生研究的发展方向,不断挖掘和整理中国近代保险业的文化遗产,为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不断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最后借屈原的诗句和大家共勉。

慧择提示:我国保险业发展尚不充分,中国的保险梦上未唤醒。但我们要坚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保险必然将会发光发热,他必将践行着自己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