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新标准下发 对孩子有着怎样的影响
更新时间:2017-08-28 00:46
【摘要】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引起很大反响。通过上文我们可以看出,修订后的新课标的重大变化是:课程容量减少,难度降低,创新意识增强。那么,义务教育课程新标准的下发对孩子有哪些影响呢?
保护孩子加倍爱,“投保三步曲”打造完美宝贝计划!
孩子负担减轻了
新课标颁发之后,媒体报道侧重在语文的识字、背诵、英语分级等方面,但未涉及总体以及其他学科。这引发市民就某些部分强烈争议:“语文背诵篇目增加,这不是让学生的负担陡增吗?小学毕业英语就要能说会道,要求太高了吧?”
事实上,根据市教研室一众教研员的分析,修订后课标的课程容量有所减少,课程难度略有降低。
以语文为例,在第一学段中,修改稿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与原来的实验稿相比,减少了200个。而在第二学段当中,累积会写常用汉字减少400个。
数学在难度上同样有所降低。如从学时上来说,第一、第二学段总体减少11学时,删除了部分过难的内容。删除较多的要算历史和物理。如历史过难过偏的知识点减少了63个,而物理几乎减少了一成的课程内容。
改动堪称“颠覆”的还有生物学科。生物科一改平日章节的安排模式,而是通过以“重要概念”为线索设计课程。首先精选了50个重要概念为学习重点,其次降低对次要内容的要求,减轻学生负担。
孩子学会正确上网了
在上一次改革当中,提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在新课标中这样的要求得到继承和细化,并提倡自主、合作和动手实践等教学方式。
在网络时代新课标强调了学生信息处理能力,正确引导学生上网。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增加了要求学生“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体会传媒、尤其是网络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增强对信息的辨别能力,做到文明上网等。” 在思想品德课更强调了,“提高媒介素养,合理利用互联网等媒介,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专家认为,以往提到“网络”总认为是洪水猛兽,忽略了以其正面影响来引导青少年。而这次明确以网络来感受社会变化,养成“亲社会”行为,这种改“堵”为“导”的方式,可以说是一种突破。
孩子接受到更新的知识了
历史的发展总离不开事件,在新课标的历史学科中,就要求学生“知道中共十六次代表大会以来我国取得的成绩,以北京奥运会为例加以说明。”在化学学科中,也要求学生了解“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误用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含磷洗衣粉”等内容。
在科学新成果里,以化学和物理最能体现。以化学为例,增加了“太阳能海水淡化、氢能源汽车、新型陶瓷”等概念。物理则增加了“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或探月工程的新成就、核能等新能源的特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低碳生活方面的一些信息等。”
专家认为,新课标对知识进行了更新,让学生知道现在的科技到了什么水平。“不像以前,学物理总是学无线电、半导体、晶体管,现在都要学超导体了。”
慧择提示:从上述可以看出,新课标的下发给孩子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减轻了孩子的负担,让他们学会了正确上网,学到的知识更加新颖了。虽然有不少家长对义务教育课程新标准持有质疑态度,但也不可否认新课标对孩子产生了积极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