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保险资管公司向独立资产管理机构进发

更新时间:2013-02-25 11:08
  【摘要】2012年保监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扩大了险资的投资范围和种类。2013年保监会将继续扩大资管公司的投资范围,保险资管公司向真正的独立资产管理机构进发。

  2月17日,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产品业务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允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行“一对一”定向产品及“一对多”集合产品,标志着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行私募产品开闸。

  18日,证监会发布《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公募基金行业正式向其他合格资产管理机构敞开大门,而其中保险资管公司的标准由“管理资产规模不低于200亿元,最近12个月偿付能力指标持续符合监管要求”降低为“管理资产规模不低于200亿元,最近1个季度末净资产不低于5亿元”。

  “保险公司在泛资产管理行业中的地位将在2013年发生重要变化。”华宝证券分析师胡立刚认为,新政出台意味着第三方保险资产管理业务由原来的被动式受托管理转向主动的资产管理,这将真正把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推向大资管的平台。

  积极备战
  作为市场上最大的资金提供者,保险资管公司一直是公募基金、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机构最想拉拢的大客户,但其自身的行事风格却一直不乏来自外界的争议,比如封闭自大、过于保守、防范重重等。
  但去年新政陆续出台后,随着各家保险资管公司对自身战略方向及机构设置的重新规划,行业内的分化渐渐明显。“最近一些保险资管公司对外界的态度有了转变,比如愿意主动联系媒体了,这或许跟即将涉足公募、私募业务有关。”一位业内人士对我们表示。
  《通知》规定,产品仅限于向境内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具有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的合格投资人发行;产品投资范围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央行票据、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不动产投资计划、项目资产支持计划及中国保监会认可的其他资产”。同时,《通知》也设立了相应的投资门槛,即向单一投资人发行的定向产品,投资人初始认购资金不得低于3000万元;向多个投资人发行的集合产品,投资人总数不得超过200人,单一投资人初始认购资金不得低于100万元。
  多数私募人士认为,保险资管公司获准发私募产品目前只是针对保险公司内部,规模还很小,试点的影响将十分有限,而要等到其全面向市场开放,其影响力才能显现出来。
  但保险业对于试点已是热情十足。保监会表示,目前,人保资产、泰康资产、太平资产三家公司申请发行的5只股票型、债券型、基金型产品,已按《通知》要求获得保监会备案。
  而对于公募业务,我们获悉,目前已有14家保险资管公司成为中国证券业基金协会的会员,拿到了进入公募基金领域的资格证书,其中人保、国寿、泰康、新华、平安、太保等大型保险资管公司都在积极筹备公募基金业务,如国寿资管或将成立单独的部门从事该业务。“从各类机构来看,保险机构开展公募业务的动力最为强劲,该业务既有助于提升其较弱的投资能力及投资收益率,也能为其带来新的业务收入。”安信证券分析师杨建海表示。
  国泰君安研报也指出,国际保险资产管理巨头的公募业务占其资产管理规模的三分之一左右,而2020年我国保险资产管理的公募业务市场份额保守估计可达到10%以上。

  慧择提示:最后,笔者认为,此次保监会下发的《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产品业务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将有效扩大险资投资范围和种类,有效提升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