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新年保监会又发3项新政

更新时间:2017-08-26 01:13
  【摘要】去年是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正式上任的第一年,新官上任后连续推出的十项投资新政,得到保险业内人士的支持。2013年伊始,保监会又将“抛出”三项投资新政,昭示在大资产管理时代背景下,其欲让保险资管迎头赶上的逻辑。

  三项新政中的最大亮点是“重启保险资管产品创新试点”,保险资管将向指定投资者发行固定收益为主的私募投资产品。“大资管已是大势所趋,可以看出监管方向更为市场化,这些政策透露出监管层放开"前端",管控"后端",把风险责任和投资权交给市场主体的监管思路。”1月30日,一位接近保监会人士对本报表示。他认为,如无意外,这些政策很快便会推出。

  三项投资新政
  其实,无论监管层还是市场主体,都有着转型的内在需求。在资产规模的增速和专业投资能力方面,保险资管与券商、基金、信托等相比还有差距。
  1月24日,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2013年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透露,当保险业总资产达到6.92万亿时,银行理财产品与信托业的资产规模分别达到6.73万亿与6.32万亿。
  项俊波话音甫落,1月28日,保监会便召集保险资管负责人召开“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政策通报”闭门会。会后即“吹风”《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机构投资管理能力建设的有关事项通知》、《关于债权投资计划注册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产品业务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三项新政。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作为新一批保险投资新政的核心内容,“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创新试点”即将重新开闸。届时,保险资管将可发行“一对多”集合类资管产品、“一对一”定向资管产品。初期,产品将仅限于向境内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具有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的合格投资人发行。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先发布通知,随即启动和恢复试点,支持保险资管尽快开展业务,积累经验后再制定办法,全面推广。
  对保监会来说,眼前现实是,相对于信托、券商资管、银行理财等资产规模的高增速,保险资产规模近几年增速仅20%。在资产规模增速与投资收益方面,保险业不甘心落后。
  华泰证券分析师吴耀认为,在这种大资管时代背景下,保险投资新政放开保险资金投资范围,重新试点保险资管产品将有利于保险资管在市场中拓宽资产累积来源,在规模快速增长的资产管理市场上获得自身的地位。
  另外,某种意义上,保险资管创新产品开闸新政也是为保险资管日后发行公募基金做铺垫。
  证监会去年12月30日公布《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简称《暂行规定》),拟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机构三类机构直接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该规定要求上述三类机构有3年以上证券资产管理经验;治理内控完善;经营状况良好、连续3年盈利;无违法违规行为;并成为基金业协会会员等。
  不过,根据《基金法》规定,三类机构发行的产品中凡涉及“基金”二字,无论公开或非公开募集,均须属证监会监管。这可能也是保险资管创新产品开闸试点的初衷——避免“走程序”,先做再制定办法。
  与此同时,开闸新政也有着增厚险企利润的价值诉求。据吴耀分析,放开保险资管产品将令保险公司的利润来源多元化。

  慧择提示:据相关数据统计,2010年,我国险资管理规模在21万亿元左右,到2012年末国内资产管理规模达到30万亿元。保险业内人士表示国际上保险资管占到整体资管规模的30%左右,保险资管管理资金的增量可达2万亿左右,按照0.4%计算盈利规模的话可达8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