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云南昭通是全国地质灾害隐患点 购买保险很有必要

更新时间:2017-08-28 10:06
  【摘要】云南是我国的地震的多发区,全国重点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云南占了10%,而其中昭通市就占了云南10%以上。因此,突出加大投入,加快工程性措施进行灾害防治,加强环境保护,才是根本扭转减少灾害的方法。

  击应对地震、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省人大代表、昭通市市长刘建华有了最深刻的理解:“应急抢险最快在3小时内迅速展开,过渡性安置见效快,群众满意。而对于有了38年工龄的我而言,彝良"9·7"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方案于震后10天就出来了,而且是操作性最好,含金量最好的一份重建方案,这是我38年来看到的最快、最好的一次规划。”

  现状 昭通发现地质灾害点2900多个
  昭通的发展任务繁重,肩负云南“北大门”通道建设、扶贫、产业发展、防灾减灾等重任。刘建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防治地质灾害,多年来昭通坚持了人力先行,反复多次进行了调查、排查、巡查和复查,目前,已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2900多个,可能危及到工农业、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昭通地质地貌条件复杂,加上近年来极端多变的气候,以及经济建设等人为活动,灾情呈多发频发态势,昭通将地质灾害防治、减灾任务摆在了重要位置,减灾防灾对昭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587万昭通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防灾减灾,掌握底数非常重要,现在,我们举全市之力开展了拉网式排查,特别是掌握了危及城镇、村庄、工业、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等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尤其把居民放在了首位,去年底,发现新增了地质灾害隐患点达到500多个。”刘建华告诉我们。

  频发 去年发生地震外地质灾害278起
  昭通市委、市政府把防治地质灾害放在了重要位置。刘建华介绍,最明显的成效体现在群防群治上。目前,昭通市投入了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2818人,其中,重点布置833人监测重点隐患点749个。除人力外,还有财力支持,每一年对隐患监测的财政投入为500万元。最新的数字是,已组织应急演练3390人次,投入了救援人员达3.3万人次,向群众发放防灾减灾宣传册近20万份,明确了预警责任制,向群众发放避险明白卡。
  去年,除了地震外,昭通市发生地质灾害278起,造成23人死亡,紧急转移349人,避免伤亡242人。
  刘建华说,昭通地质条件脆弱,很多村庄处在峡谷大山下面,特别是在雨季,这些地方多处在了隐患点上,在地质灾害避让上,我们的工作是,经过专家鉴定,通过申请国家补助,以及省、市、乡镇各级生活补助,让受灾害威胁的群众转移至安全地方或投亲靠友,雨季过后,再让群众回来。去年,投入了补助经费,安排了受威胁点的349名群众成功避让了灾害威胁。

  多灾 云南灾害昭通占一成
  明确了人力物力的防灾监测以外,每年根据防灾任务,都要制定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制定实施办法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同步开展工程治理。“对于受灾群众救助,重要的是一份"管火管用"的应急预案。”根据灾情轻重,来分级启动。彝良“9·7”地震启动了4级应急预案,救援队伍、专家在最短时间内到达,善后安置、灾后恢复重建等任务有条不紊开展。
  刘建华表示,云南自然灾害多发,在全国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中,云南占了云南10%,而其中昭通市就占了云南10%以上。因此,突出加大投入,加快工程性措施进行灾害防治,加强环境保护,才是根本扭转减少灾害的方法。

  扶贫 防灾减灾放在首位
  据悉,应对防治灾害,国家今年将启动防治规划,首批将投入220亿元。在这个资金投入方案中,国家投入100亿元,省级以下投120亿元。
  “希望规划尽快实施,给予刚刚受到滑坡地质灾害后的昭通市镇雄县重点支持。”刘建华表示,今年,昭通发展任务重,是国家对乌蒙山区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的主战场,防灾减灾的任务也是放在首位,没有安全的环境,以及扶持政策,昭通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是不现实的。灾害防治,昭通做了好几年,投入力度不大,在新的规划实施中,昭通市要走出地质灾害防治的新经验。"
  对于省、州市以下的减灾防灾体系建设,刘建华指出,减灾投入少的另一表现是,县一级专业的防灾减灾技术人员奇缺,监测技术落后,专业仪器设备匮乏,需要加快建设一支防灾减灾技术队伍,以及一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现实情况是,目前,指导应急主要有滇东北专家组,专业救援主要有矿山救援队,此外有民兵应急、武警官兵、干部群众,发生灾情时,以全市总动员的办法解决。”

  慧择提示:云南昭通地质灾害频发。笔者建议,可以推行防减灾保险体系,这一体系的推行,将有效降低房屋等财产的损失,帮助灾民在灾后更好的恢复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