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保险业经历十年洗礼 今后发展的路在何方

更新时间:2012-12-17 16:08
  【摘要】我国的保险业经过10年的发展,发展的速度很快,但同时也出现很多问题。今年中国保险业的日子并不好过,负增长、利润下滑、退保激增、渠道瓶颈、形象不佳等负面新闻屡屡见诸各大财经媒体。

  一番梳理,呈上两组数据。一组是,上半年,国内保费增速5.9%,寿险仅为3.9%,低于同期7.8%的GDP增速。过去十年我国保险业高于同期GDP增速8%;上市险企净利润同比下滑近40亿元,几乎告别了两位数增长的趋势;四家上市寿险企业退保额累计达362.19亿元,同比上升21.84%;保险行业形象再度遭受重创,甚至有人说我们保险营销就是搞传销。

  另一组是,过去十年国内保险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全国保费收入从2002年的3053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1.43万亿元,年均增长18.7%,世界排名从第15位跃居第6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新兴保险大国,保险业在国内外金融保险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同期,国内保险密度从207元,跃升至1061元;保险公司法人机构由39家扩充至162家;总资产增长12倍,接近7万亿元。

  2012年的国内保险业怎么了?有业内人士称之为“内外交困”。原因,保险业在经营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等内部发展环境问题丛生,法律环境、政策环境、社会环境等外部发展环境亦不适应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国内保险业只不过进入了调整期。“只有潮水退却之后,才能发现谁在裸奔”,因高速成长而长期掩盖的发展矛盾终于在保费大幅放缓之后得到集中体现。其中不乏一些严重阻碍保险业发展,亟待解决的矛盾。

  例如困扰行业多年的行业形象问题。一直以来,保险业声誉不佳、形象不好的问题比较突出,无论社会、从业者还是消费者皆不认同保险所作所为,而这些不认同正在不断地侵蚀保险业发展的诚信基础,严重损害保险行业形象,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很可能会引发信任危机,制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再如发展模式问题。近年来,保险业的发展基础和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十几年沿袭下来的粗放发展模式却没有发生改变。保险业发展模式仍停留在“跑马圈地”的时代,“以保费论英雄”、“以市场份额论英雄”,一些保险公司不重视加强内部管理和产品服务创新,导致行业竞争能力较弱,发展后劲不足。有的公司甚至不惜违法违规,不顾成本效益,一味追求速度规模和市场份额。

  综上,保险业进入了“先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期。一语蔽之,欲求发展,先解决问题。

  “内外交困”也罢,“调整期”也罢,“保险业该如何解决自身问题,之后又当如何求得发展?”不可避免的成为了下一个十年保险业必须面对的发展主命题。“要深刻认识当前保险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认为,对于阻碍保险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需要抓紧时间解决。

  慧择提示:我国保险业经历2012洗礼,虽然面对很多问题,但险企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挽救。“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如是解读十八大报告,“深刻领会‘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布局,推动保险业在金融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农业保障体系、防灾减灾体系、社会管理体系等关系全局的‘五大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