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百姓眼中的保险

更新时间:2017-08-26 07:58
  【摘要】保险业在刚刚出现时并不受百姓的欢迎,广大民众普遍认为购买保险是件赔钱的买卖,但是随着保险业的不断发展,保险在人们的眼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日前,在网上出现了一场关于保险的口水战,并且引来了众多网友的围观,他们纷纷表达出了自己对保险的看法。
  10月6日,经济学家郎咸平在《财经郎眼》节目中指出“保险业是暴利行业,保险就是搞传销”,旋即引发轩然大波。随即,被草根们冠以“平民理财大师”的刘彦斌反驳说,“保险是生活必需品”。两位专家的口水仗引发了一场大讨论,网民发的微博也呈现两种对立的观点。
  那么,市民如何看待保险?近日,相关部门在北门、团结路、南湖广场做随机采访,发现市民也是褒贬不一。
  “买保险就是防范风险,我们家一年的保费有1.4万元。”刚从那拉提草原自驾游回来的市民刘兴刚,不仅花3000多元给车续保了“全险”,还特别将三者险的保额从5万元追加到10万元。
  48岁的谢玲从2004年就开始买商业险,她说:“单位每年体检,都有同事出状况,一些同事没买商业险,单位都发动大家捐款,可这毕竟是杯水车薪,太被动了。我这个年龄身体开始走下坡路了,有了保险心里踏实点。”
  当然,市民对保险避而远之的理由也不少。28岁的段海龙就说:“我还年轻,身体好着呢,再说现在手头紧,保险的事这几年不考虑!”
  而8月份把一款分红险退保的牛利军觉得,自己每年交1万元,10年交10万元,到55岁时才能领取年金,算了算觉得获利不一定能跑过物价涨幅。
  那么,专业的理财师又怎么看?
  农行新疆兵团分行财富管理中心高级财富顾问马晓春表示,两位专家出现争执是出发角度不一样。郎咸平是从保险不正当的销售方式来否定保险的,刘彦斌则是从保险产品本身的保障性出发得出的结论。
  马晓春认为,家庭理财要力推保险。因为,市民仅靠储蓄、投资收益,远远不够抵御病衰、养老、无劳动收入后带来的种种风险,而保险通过大数法则分散风险,可有效保障市民人身安全、资金安全。目前,大家质疑的是保险的销售方式。一些保险公司通过“跑马圈地”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又奉行业绩为王的考核标准,这些都导致了保险的专业化程度不够,部分销售员没有从客户本身的需求出发。
  慧择提示:通过对市民的调查发现,广大市民不再是一味的排斥保险,而是理性的看待保险以及保险业,购买保险的人也越老越多,专家提醒市民,买保险既不能太轻信,也不能太保守。一般来说,建议将家庭资产的10%-20%用来买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