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区养老保险取得新成果
更新时间:2017-08-27 03:41
【摘要】生活在农村牧区的人们一直以来依靠牛羊来生活,他们没有固定的居所,自然条件恶劣,新中国成立后这里的人们,生活面貌有了极大的改变,可是在养老问题依然存在很大问题,为改变这一面貌,当地政府采用了“互助养老幸福院”的办法,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近年来,为解决农村牧区贫困面大、贫困人口中老年人和病残人员多的状况,内蒙古自治区化德县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在农村牧区开展实施了建设“互助养老幸福院”项目,有效破解了欠发达地区、农村牧区养老保障服务的难题,取得积极成效。
化德县是一个传统的农牧业大县,近年来,农村牧区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农村留守、空巢、独居老人逐年增加。化德县民政局局长王常青介绍:这些空巢老人大多家庭贫困,居住条件简陋,生活得不到照料,精神慰藉缺失;特别是近年来,因受风蚀沙化、地下水位下降等自然条件影响,85%以上的村庄出现“空心化”、“老龄化”现象,农村牧区养老问题日益凸显。
为解决欠发达地区、农村牧区养老保障服务的难题,从2009年开始,化德县开始尝试集中建设“互助养老幸福院”,将农村60周岁以上有生活能力、无生产能力的五保户、低保户就近搬迁到幸福院居住,纳入社会保障体系,集中供养。
在建设“互助养老幸福院”中,化德县坚持“以水定位、无水走人”的原则,选择农牧业生产条件好、生活设施相对完善的中心村建设幸福院。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互助幸福院27所,解决了2600户、5100名无生产能力、有生活能力贫困老人的养老问题。
化德县建设“互助养老幸福院”的探索,为破解农村养老难题提供了一种新模式,并于今年在乌兰察布市推广。从2012年起,乌兰察布市每年要完成200所、每所100户、每户30平方米的标准化养老住房建设,计划4年时间,解决16万名60岁以上老年人的集中养老问题。
自治区民政厅副厅长冯呼和说:“互助养老幸福院”有效解决了农村孤寡困难老人的老有所居、老有所养问题,也使进城务工子女没了后顾之忧。同时,幸福院通过就近居住的方式解决了老人故土难离情结,有利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
慧择提示:“互助养老幸福院”是件利国利民的事,自治区的人们应该给予极大的支持,让年老的父母老有所依。当地政府在这件利民的事上也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当地人感觉到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和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