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民生的发展 幸福感的上升

更新时间:2012-10-13 15:13
  【摘要】民生是检测一个国家人民幸福指数的最重要指标之一,民生建设的不断加强是惠及全国百姓的重要举措。新中国建设以来我国基本民生保障领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从以前的一无所有到现在的城乡民生保障基础设施的不断健全,老百姓们明显的感觉到了日子越过越好,越过越滋润。其中保险行业在民生建设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基本民生保障实现了十年的新跨越,小编向您简单介绍这十年民生建设的转变。
  临时性、单一性社会救济向制度化、综合性社会救助转型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表示,10年来,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实现从临时性、单一性社会救济向制度化、综合性社会救助的历史转型,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为基础,专项救助为支撑,临时救助为辅助,覆盖城乡、项目多样、功能整合的社会救助制度框架基本形成。
  目前,低保制度实现城乡全覆盖。农村五保供养实现由农村集体互助共济向以财政保障为主的历史转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建立,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开始试点。
  自然灾害救助步入法制化轨道
  10年间,自然灾害救助步入法制化轨道。救灾补助项目新增旱灾救助、过渡性生活救助、遇难人员家庭抚慰、“三孤”人员安置项目,年均救助受灾群众9000多万人次。
  社会福利制度从补缺逐步迈向适度普惠
  截至2011年底,15个省份建立了80岁以上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制度,16个省份建立了生活困难老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
  针对孤儿保障,国家已从孤儿抚养、教育、医疗、康复等方面作了全面福利制度安排。
  此外,社区公共服务、商业性便民利民服务等得到发展。
  优抚保障范围不断扩大水平全面提升
  10年间,我国优抚保障范围不断扩大。在原有基础上,将124.6万带病回乡退伍军人、336.3万60周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23.7万烈士老年子女等纳入国家定期抚恤补助范围。
  同时,优抚保障水平全面提升。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每年增幅达15%—20%。
  慈善事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
  这是一组振奋人心的数据:基金会数量从2003年的954个增加到2011年底的2614个,专业慈善组织发展到上万个。2011年社会捐赠总额超过800亿元。
  为引导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民政部先后颁布了两个为期五年的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出台了《公益慈善捐助信息公开指引》。
  慧择提示:民生是基础,想要了解一个国家的发展情况就可以通过这个国家的基础民生建设。在民生保障的不断健全中,保险业发挥了其巨大的作用。保险的种类,形式等都得到了发展,人们可以选择的保险种类也不断增加,诸如车险、意外险、房屋险等,参与投保的形式也增多了,网上购买保险日趋成为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