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1.4万儿科医生大逃亡,以后谁给孩子治病?我们能做什么?

更新时间:2024-03-01 13:44

去年底,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的医生,被骂上了热搜。


有家长怒斥医生:你看得了就看,看不了就不要放1000个号子。


有家长说:我孩子发烧40度,没一个人出来处理,等了7个小时还没有轮到!


(图源:网络)


风波很快在网上发酵,医院顶着压力出来解释:


放号数量与排班医生数量直接相关,虽然普通医生一天工作量约180个号,但医院强调急诊开放24小时,不限号源,因此门诊量一直处于高位,医护人员工作压力较大,希望大家理解。


仔细想想,是这么个理儿。原本放号就几百个,但遇到流感高发季,是家长苦苦哀求加号的,这能怪医生吗?


放号多不满意,放号少也不满意。有网友为医生鸣不平:有号就不错了,觉得自己家孩子金贵的去私立医院,那地方人少清净。


从事件发酵程度来看,儿科看病难,似乎成了社会共识。


然而,大型医疗记录片《人间世》中,ICU儿科主任朱晓东用寥寥数语,告诉我们一个骇人的真相:


比孩子看病难更可怕的,是儿科医生的消失。



正在消失的儿科医生


一名坐标上海的心内科医生,分享了身边同学的职业去向:本科班上60多名医学生,仅有2人成为了儿科医生。


(图源:网络)


这种微妙的处境,正好印证了医学界流传的一句话:“金眼科,银外科,打死不去小儿科。”


新京报的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


每年有80万医科生毕业,成为医生的只有2.2万人,而成为儿科医生的仅300多人。


巨大的医师缺口,使得中国这个拥有2.9亿儿童的人口大国,每千名儿童儿科医生只有0.5人左右(低于发达国家1.3人的标准),被戏称为“千人半医“。


(图源:网易文创)


更悲哀的是,儿科医生正在流失。


根据2017年中华医学会发布的《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显示,2014年到2016年,儿科医生流失14310人,占总数的10.7%。


ICU儿科主任朱晓东也在医疗纪录片《人间世》中透露:


“我们科室建立到现在的4年里辞职了4个医生。隔壁科室只有2个名额,却有6个人来报名。我们科室明明有8个名额,却只有1个人来报名。”


与锐减的儿科医生数量相对的,是常年领跑的儿科接诊人数。


儿科年均急诊最高达4.7亿,平均到每个科室,是1.3万,年均接诊人数是其他科室2.4倍。(数据来源:2016年卫健委)


每到流感高发季,一个儿科医生一天就需要接诊上百名儿童。以一名儿童看病5分钟计算,马不停歇也需要至少9个小时。


有人可能认为,孩子生病只是小打小闹,诊断起来不是更简单吗?


事实上,儿科又被成为“哑科”。因为孩子不会表达,常常需要家长转述症状,病情发展又很迅速,所以更加考验医生的临床诊断。


一边是新增医生人数锐减,科室连人都招不满;一边则是儿科医生逐渐离开这个行业。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么多儿科医生的消失?



消失背后的真相


为什么儿科变成了医学生眼中避之不及的科室?看看“一千多号”、“排了七小时队”就知道了。


“上班有点,下班没点”是儿科医生的工作常态,即便休假也随时处于待命状态,一个电话就要回到工作岗位。


近几年,儿科医生过劳猝死的新闻屡见不鲜。一些医院由于儿科医生捉襟见肘,只能无奈的暂时停止儿科门诊。


(图源:网络)


与超负荷的工作量一同来袭的还有不成正比的收入。


根据《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21年发表数据:我国三级公立医院中,儿科医生收入处于垫底位置,平均税后年收入只有13万元。


既然儿科医生工作这么辛苦,应该能让家长满意吧?


太天真了!带着生病的孩子,家长不仅有着极高的医疗要求,往往还缺少耐心。


疗效不明显,或者等待时间较长,他们就会把怒火发泄到医生身上。


舆论施压、投诉到医务处都属常规操作,大吵大闹的更是随处可见。


更有些丧心病狂的,对医生举起了屠刀。


山东莱钢医院的儿科医生李宝华,被患儿家属砍成重伤后,不治身亡;


湖南邵东的王俊医生,只因没有停下手术为新到的患儿清创,被家属围殴致死。


如此高压环境下,儿科医生的处境艰难,人人自危,逃离儿科似乎也变得可以理解。


况且,有大把私立医院向他们抛出橄榄枝。


比如之前广州日报消息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21名儿科医生中,有4名被民营医院高薪挖走,月薪三万,还不用上夜班。


一边是高薪、时间自由、受人尊重,一边是收入不高、加班严重、动辄被打被骂。


不难想象,儿科医生从公立医院流向民营医院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儿科看病难,我们能做什么?


悲哀的是,愿意支付更多钱,让孩子享受私立医院优质医疗资源的家长,仅是小部分。


更多的人,会在凌晨孩子突发高烧时,心焦踱步于急诊室前,看着手里取号单的长编号。


有人问,医疗资源失衡,儿科的困境怎么破?


上个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推进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包括到2025年,每千名儿童拥有的儿科医师数目将增至0.87人的目标,以及提高儿科等紧缺专业医师的薪酬水平。


然而,儿科建设任重道远。普通人的当务之急,是化解眼前的每一次医疗挤兑危机。


这时,中高端医疗保险的价值,被更多人看到了。


中高端医疗险最大的优势是 —— 可以报销“特需医疗/VIP医疗,甚至私立医院”的费用。


看病不用在公立医院普通部挤着排队,住院的话,也能有单人间或双人间病房可以住。


尤其是家里有孩子的,在预算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买一份。


比如君龙人寿承保的臻爱无忧中端医疗保险,优点有3个:



① 6年保证续保


② 3年无理赔,扩展既往症:次投保或重新投保后,连续投保3年内无住院理赔的,第4年起可扩展【非重大疾病既往症】医疗保障。


也就是说,因非重大疾病既往症导致的住院医疗费用也能正常赔付,不受既往症免除的限制!


③ 保障搭配灵活:臻爱无忧分普通版和特需版,每个版本有2档保额可以选择。


如果想在特需部、国际部、VIP部和指定私立医院的医疗费用也能报销,可以选择特需版。


有社保的情况下,0岁男/女宝选择1万免赔(住院)+特药保险金,首年保费1000元出头。


另外,免赔额也可以自主选择。


不仅住院保障的免赔额可选,门急诊医疗保险金(可选)的也可以。


不过,如果附加了0免赔的门急诊医疗保险金,保费会增加不少。


但跟高端医疗险比,这个保费又显得比较亲民了。


而且,重疾住院保司直付,住院不用操心资金和后续的理赔问题。


想要更好的就医体验、更优质的医疗资源的朋友,臻爱无忧中端医疗险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那如果预算吃紧,先帮孩子把百万医疗险、小额医疗险配置上,给孩子加一份“看病钱”,不失为一种生活的底气。


  • 小额医疗险:赔付频次高,孩子因换季、流感病毒高发等原因,反复到医院看病,用它报销不“肉疼”


  • 百万医疗险:最高能报几百万,有的产品可选特需版,可在特需部和指定私立医院就医,避免“挤资源”,也能一定程度缓解“看病难”的问题。


以上两者,相对于中高端医疗险会便宜很多,小几百块钱就能锁定一年的保障。


最后提醒大家,要想给孩子看病减负,重疾险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


毕竟孩子生病,家长因陪护导致的误工费,也是一笔隐藏的收入损失。


• 重疾险:得了约定的疾病,直接赔一笔能自由支配的钱,可以补偿家庭损失,或用于支付孩子的康护营养费。


以火爆市场的小青龙2号少儿重疾险为例,



✅重疾不分组,最多可以赔3次,重疾理赔后,非同组轻中症保障持续有效


✅轻中症+少儿特疾保障齐全,轻中症合并最多赔付6次


✅提供重疾住院/手术绿通、重疾检查加急重疾院后照护指导等28项实用增值服务


✅与陆道培医院联合打造白血病专项就医服务,让白血病患儿精准检测,精准治疗。


写在最后


可以说,在医疗资源正紧张的当下,


高端医疗险已经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属,反而更是普通百姓的希望。


一份兜底的高端医疗险,其实代表的是一种更加从容的生活方式,


让我们在遭遇病痛和意外时,能从容不迫地享有及时救助和更尖端的资源、更贴心的服务。


如果有小伙伴想享有优质的医疗资源和就医体验,可以找保险咨询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