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中德安联仍未盈利 金盛人寿徘徊难前

更新时间:2017-08-26 21:39
  【摘要】2011 年,中德安联亏损收窄,但仍达到1.75 亿元。中德安联前身为“安联大众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获准开业的与欧洲合资的寿险公司,于1998 年底成立于上海。成立之初,德国安联保险集团拥有合资公司51% 股权,大众保险持有49% 股权。2006 年中信信托接盘大众保险成为安联新的合作伙伴,中信信托入主后,中德安联的股权结构保持不变,注册资本增至20 亿元。
  自1999 年成立以来,中德安联从上海走向全国各地,相继完成了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布局,同时以四川为据点向西部市场挺进,以北京为起点开拓北方市场。不过,作为进驻中国长达12年的合资公司,中德安联发展并不算快。
  2007 年借力“银保”和“投连险”,保费收入一度达到30 亿元,同比增长逾1倍,其中以投连险为代表的银保业务贡献了近八成保费。但这并没让中德安联停止亏损,随着投连险的衰落和经营环境的变化,此后数年中德安联保费逐年下滑。
  期间,在中德安联人员大进大出、保费大起大落之时,柏思安接替原总裁孟建安在2008 年底成为中德安联总经理,此后他在中德安联进行了一系列产品和营销渠道变革,改变了对银保渠道过度依赖的局面。
  年报显示,自2009 年开始,为了实现可持续的、盈利性的增长,中德安联的产品策略逐渐完成了由以销售趸缴、投资型产品为主,向销售以期缴、保障型产品为主的转变。2011 年,期缴保费占比进一步提高至93%,期缴新业务价值增幅为21%。
  不过,这些变革仍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德安联的经营困局。
  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中德安联2007年之时保费收入达到30.0 亿元,此后逐年下滑,2008-2011 分别是24.11 亿元,17.63 亿元,15.45 亿元,10.04 亿元。
  同时,虽然其亏损额度有所收窄,但并未实现盈利。数据显示,2009 年中德安联亏损3.90 亿元,2010 年为2.90 亿元,2011 年有所收窄,为1.75 亿元。
  2012 年初,原中德安联副总经理、首席运营官陈良接替柏思安成为新一任总经理。
  金盛人寿徘徊难前
  作为中国第一家中法合资寿险企业,同时也是我国唯一一家外资持股占比超过50% 的合资险企,金盛人寿成立之时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但在成立12 年后,其仍难以扭亏为盈。公开数据显示,2010 年金盛人寿亏损额为0.77 亿元,且有逐年加大趋势,2011 年亏损1.96 亿元。
  我国于2001 年加入WTO 后,明确规定合资险企的单个或多个外资股份总额不得高于50%,金盛人寿却因为当时中法关系持续向好,得以率先以合资身份诞生,且外资股份占比达到51%。随后成立的中英人寿、中意人寿(微博)、信诚人寿等俱未能在外方持股上超越金盛人寿。
  金盛人寿成立于1999 年,总部位于上海,由法国安盛与五矿集团分别持有51% 和49% 的股份。上世纪90 年代是中国寿险业的萌芽和起步阶段,此时介入中国市场的外资、合资险企由于拥有成熟的代理人营销、内部培训等机制,及较充分的人才储备,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2003 年,金盛人寿在上海寿险市场外资、合资企业中的排名第4,并一度在2007 年实现盈利,不过,此后却跌入水下,无论是保费收入还是市场排名均提速缓慢。近年来,金盛人寿保费规模始终在40 名左右徘徊。
  值得注意的是,在长达12 年的经营中,除了上海总部,金盛人寿仅在广州、北京、天津、辽宁、江苏、浙江、四川等地设有分公司,分支机构仅20 余个,且主要分布在华东和华南。
  【慧择提示】不过,如今“傍上”工行的金盛人寿,颇让市场期待。毕竟工行1.6 万家境内物理网点及电子银行渠道,2.35 亿个人银行客户的基础是不容小觑的。据统计,2011 年,工商银行(3.76,0.01,0.27%)代理保险产品销售额达735 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