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税延养老保险已达成共识

更新时间:2012-07-07 14:24
  【摘要】养儿防老已经成为过去式,自己承担养老责任才是硬道理。但是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恶化,未来帝中国人可能面临老无所依的局面。因此,寄希望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的推出和推广有望可以改善目前的养老体系,同时也给商业保险公司带来商机。
  已达成共识
  所谓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是指投保人所缴纳的保险费在一定比例之内,可在个人所得税前扣除,将来退休后领取保险金时再补缴个人所得税,有别于目前个人收入纳税后才交纳保险金。
  “目前主要是税收征管的一些细节还在讨论。”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因为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的税延制度与目前我国实行的分税制存在一些冲突,是按个人所有收入进行税延还是某项收入税延等细节还在讨论中。最终将由财政部、税务总局、保监会会同上海市政府共同向国务院提交申请。
  “关于税延的态度,上述各部门一直都已形成共识,不存在障碍。”该负责人表示。
  据媒体报道,根据上报给财政部的方案,免税限额为每月1000元,其中700元用于个人养老保险免税,300元用于企业年金免税。
  上述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最终的方案确定后,保监会将批复相对应的专属产品,相应的产品形态可能跟普通的年金产品差别不会太大。但具体哪些保险公司可以经营这一业务,保监会将出台相应的准入条件。除此之外,这一产品有望不只在团险渠道销售。
  业内人士算了这样一笔账,如果收入分别为5000元、10000元、15000元、20000元,税前列支1000元购买税延型养老产品后,每月所缴个税分别可以减少约18元、102元、208元、250元。也就是说,同样购买1000元保险,收入越高,可省税额越高。
  “以月入13000元的收入为例,在没有税收优惠前,应税收入扣掉五险一金大约是1万元左右,实施了税收优惠后,假设优惠额度是2000元,一方面他的纳税基数少了2000元,另一方面他可以用这2000元去购买商业保险为自己的养老做准备。只不过退休领取的时候再缴税。而到退休的时候,由于收入相对降低,纳税的税费就会相应下降,从而合理避税。”大都会人寿中国首席执行官贝克俊在陆家嘴(600663,股吧)专题论坛上指出。
  业内普遍认为,如果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在全国推广,将明显带动商业养老保险的保费增长。
  据中金研究报告介绍,以美国为例,在税制改革法的推动下,美国年金保费收入从1975年开始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年金占寿险总保费收入的比重由1975年 的17%大幅攀升至1990年的49%,年金产品提升寿险总保费15年复合增长率3.5个百分点。日本税改也带动年金产品提升寿险总保费20年复合增长率2个百分点。
  招商证券(600999,股吧)研究报告称,如果按照2011年上海税前月平均工资4332元,税延型养老保险的人均购买力约为员工年收入的10%,假设只有20%的就业人口购买,则创造的年保费收入就达130亿元。
  “瘸腿”的养老体系
  “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的推出首先是对完善社会养老体系的意义重大。”某参与前期方案讨论的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7月1日,全国老龄委副主任、民政部部长、全国老龄办主任李立国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讨会”上表示,我国从1999年迈入人口老龄型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到去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5亿;2050年前后,将达到4.8亿左右,超过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占届时世界老龄人口的四分之一,成为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中国养老金的总体积累是不够的。截止到去年底,基本养老基金的结余是1.9万亿元,企业年金基金的结余是3500亿元。即便包括全国社保理事会的8000亿元,可能也只有3万多亿元的养老金积累。而同期,美国养老金积累的数字是20万亿美元,差距非常大。”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春平在陆家嘴专题论坛上指出。
  不仅量不足,中国养老金的机构也待改善。目前,中国养老保险体系共有三大支柱:作为第一支柱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以政府为主导,税前列支;作为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即补充养老保险),为企业及职工自愿建立,仅对企业缴纳部分进行一定比例的税前列支,个人缴纳部分无税收优惠;第三支柱为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主要是指商业保险中年金产品。
  贝克俊介绍,在美国,20多万亿美元的养老金总资产中,政府养老金占比12.5%,企业年金占比64.0%,个人退休账户(商业养老保险)占比23.5%,而到2010年底,中国2万多亿人民币养老金总资产中,政府基本养老金占比89.5%,企业年金10.5%,个人退休账户几乎没有。
  在贝克俊看来,应通过制度创新和市场化运作来发展和壮大养老体系的另外两大支柱来改变养老体系对于基础养老的过重依赖,发挥养老体系的整体功能。在制度创新方面,最重要的是制定养老金税收优惠政策,这在美国和澳大利亚都被证明是建立坚实的第二和第三支柱的有效手段。
  实际上,社保一枝独大的现状使国民养老产生很大风险。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预测,养老金缺口(当年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减去支出)到2020年将达到GDP的0.2%,到2050年将达到GDP的5.5%。
  “掘金”养老概念
  养老体系第二、三支柱的“瘸腿”为商业保险公司提供了商机。
  近日,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2012陆家嘴专题论坛上介绍,截至2011年底,在企业年金方面,保险业在企业年金市场受托管理的资产是1377亿元,占整个企业年金法人受托业务的67%。投资管理资产余额是1539亿元,占整个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业务的46%。而在个人养老保险方面,去年年金保险保费是1711亿元。“这说明保险业在市场上有一定的优势,当然跟整个大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要求来说有很大的差距。”
  事实上,近几年,保险公司早已意识到养老带来的机会。“养老必将成为下一轮保险业的增长点。”某寿险公司高管表示。
  该寿险公司高管认为,首先是养老保险产品的机会。“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推广后,将成为商业养老保险的主流产品,具体产品条款应该也会越来越多。”
  友邦(中国)首席执行官蔡强表示:“饼会很大,所有保险行业的公司都很期待,外资公司也愿意积极参与。”
  除个人养老保险外,招商证券预计,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也将“搭顺风车”同时来临。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研究员齐传钧认为:“税收政策短视且优惠幅度极为有限是阻碍中国企业年金市场快速发展的最大障碍。”
  据了解,目前企业年金计划由企业自愿设立。企业缴费额在工资5%以内的可税前列支。个人缴费则没有税收优惠。此次按照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方案,企业年金个人缴费也将有300元的税收优惠。
  “不过,主要还要看下一步对企业缴费的优惠政策有没有可能出台,因为企业年金计划的设立主要还在于企业的意愿。”齐传钧表示。
  尽管如此,几家主要受托管理企业年金的商业养老保险早已纷纷开始布局。比如,去年以来,泰康养老开始大量设立分支机构。养老产业成为保险公司“掘金”养老的又一重要途径。近日,媒体报道,平安已经开始规划,未来将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西南部、海南岛等五个地区规划养生养老地产项目。而6月份,泰康、新华养老社区均可以正式动工,相匹配的养老产品也已经上市。
  慧择提示:养老产业成为保险公司“掘金”养老的又一重要途径。挖掘商业养老保险的潜力,是商业养老逐步成为中国养老体系中的主力军。这样既有利于解决当前中国人养老所面临的困境,又可以为保险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