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任何时候,开始攒钱都是最佳选择

更新时间:2023-11-24 14:13
我应该算是中国第一批,持证的银行理财经理。

我尝试着给客户做理财规划,但都失败了。

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能接触到并可以投资的理财产品,就这些:

基金(债券、货币、指数、股票)、国债、理财、存款、保险。

这些产品,根据流动性和风险,对应的投资时间也不一样。

像存款、货币基金这些,随用随取。

基金的话,至少建议3-5年的投资周期,否则极有可能亏损。


当时的社会环境,所有人的理财目标就一个:买房子。

年轻人买婚房、中年人买投资房、老年人给子女买房。

任何投资产品的收益,在房子面前,都不值得一提。

当时房地产市场是卖方主导,基本不会给筹款周期,定下来就要立马付款。

那些准备买房的人,没人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出手。

一方面要看自己的攒钱速度,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就是要看市场的变化。

原本计划三年后买房的,但是现在房价要涨,就不得不立马出手。

首付不够就算去借,也要踮起脚尖上车,因为一旦错过,就再也买不起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理财产品和理财规划都是扯淡。

大家对钱的流动性的要求,高于一切。

理财能赚几个钱,买了房子才能走上人生巅峰。

我们理财经理,只要看到客户钱比较多,就会问他要不要买房。

只要客户说,我这个钱准备买房子,等合适时机就出手。

也就意味着,他除了定期存款、货币基金、天天理财,啥也不能碰。

那些在银行买了固定期限理财的人,不是太穷就是太富。

太富的,手里有很多套房子,不用再买了。

太穷的,钱太少,砸锅卖铁也凑不够买房子的钱。

整个社会,只是偶尔会有人把买房的钱放进股市搏一搏,最后基本都悲剧了。

这样状态,大概持续了将近十年。


大概到2020年左右,明显可以感觉到,大家心态开始变了。

年轻人不再提买房子了,不是不想买,而是被房价劝退了。

中年人,也不再提投资买房了,因为苦够了。

对于那些背着房贷的人来说,攒钱还房贷就是人生第一要务。

直到月供不构成压力,只占稳定工资很小一部分,才会考虑理财。

虽然还贷和投资买房,都是对房子的投资与付出。

但提前还贷是自己可控的,买房投资何时出手咱自己做不了主。


卸掉了买房这个包袱。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发现,自己手里开始有钱了。

于是就有了攒钱、理财的意识。

每个月发完工资,先拿出了一小撮钱,存起来。

这笔钱小到有它没它都行,一般不超过工资的10%,甚至只有5%。

把这些钱单独放起来,和日常生活开销分开,实现一个资产软隔离。

钱虽然不多,但是日积月累下来,也是一笔很可观的财产。

再比如,一些人处于上升期,会把每次涨薪中的一部分拿出来强制储蓄。

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如果自己没涨工资,日子不也照样过?

这种每个月拿出一小笔钱,默默攒起来的方式,我称之为“无痛攒钱法”。


我认识的大部分人,都会把这笔钱放到余额宝里。

别看余额宝的收益只有1.75左右,但日积月累成果也很显著。

如果我们从工作开始,就是每月放1千元进入余额宝。

等我们60岁退休时,账户将会有65万。

典型的积沙成塔,积少成多。


余额宝最大的优势,是灵活性。

像十年前那些随时要买房的人,确实需要把钱放到余额宝中。

但对于现在的大部分人来说,这笔钱一时半会不会用,先攒了再说。

由于对流动性没有什么要求,余额宝显然不是更好的选择。

同等情况下,流动性越强,收益越低。

只要愿意牺牲一定的流动性,收益就能得到显著提高。

比如有10年左右封闭期的储蓄险,年化收益就能到3%。

同样是每月1千元的强制储蓄,退休时可以变成85万。

这多出来的20万,就是对我们让渡资金使用权的奖励。


像这种长期不用的钱,储蓄险和基金定投都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储蓄险的优点是本金安全收益确定,缺点是收益适中。

基金定投的优点是收益可观,缺点是收益不确定,且中途有亏损30%的可能性。

哪种方式更适合,主要看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


我算是风险偏好比较适中的人。

既不满足于储蓄险那点收益;

那不敢all in基金,我怕我睡不着觉。

所以我每个月会把收入的5%放到储蓄险,另外5%放到指数基金定投。

还有就是每次发奖金,我会拿出奖金的20%用来奖励自己,剩余的80%全都存起来。

最后就是我办理了公积金提取,所有的公积金我会用来强制储蓄。

虽然放在公积金账户里更强制,但1.5%的收益,实在太低了。

任何时候,开始攒钱都是最佳选择。

别纠结怎么攒,先开始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