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养老金亏空 南京以房养老试点

更新时间:2012-06-15 17:52
  【摘要】沿袭已久的中国家庭式养老终于不得不面对严峻的考验,越来越多的80后年轻父母开始深深感到赡养4位老人和1个小孩时的力不从心。因此,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出现了。今年4月,南京率先提出的试点以房养老的做法能否破解这一困局?
  2015年60岁以上南京人超16%
  今年4月底,南京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印发了一份《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下称《规划》),《规划》尖锐地提出,南京面临着一个极为严峻的老龄化时代。根据该《规划》提供的数据,2010年末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达到116万人,占总人口的14.36%;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15.88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3.67%。预计到2015年,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将超过150万人,占总人口的16.42%;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将超过20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3.75%。“十二五”期间老年人口年均增长7万人以上,年均增长率高达5.36%,是同期总人口年均增长率的两倍,家庭结构小型化与空巢化加剧,失能老年人大幅增加等特征日益凸显。
  《规划》在拟定“主要任务”这一栏首先就提出了建立养老保障,并首次明确提出,鼓励商业保险企业、商业银行或住房公积金部门建立公益性中介机构,开展“以房养老”(住房反向抵押贷款)试点业务,使老年人基本生活有切实可靠的收入保障,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命生活质量。
  早在2003年,时任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总裁的孟晓苏向高层提交的一份《论建立“反向抵押贷款”的寿险服务》中提出,这一所谓“反向抵押贷款”即是在欧洲十分盛行的“抵押房产、领取年金”的寿险服务,具体来说,则是投保人将房屋产权抵押给保险公司,自己可以终身继续使用该房屋;保险公司则按月向投保人(受益人)支付给付金,也是终身支付,直至投保人亡故,保险公司才将该房屋收回,进行销售、出租或者拍卖。
  孟晓苏不乏煽动性地描述这一“反向抵押贷款”:可以想象,一个退休老年人每月可以得到几千元至上万元的保险给付金,而且终生源源不断,其生活将得到多么大的改善!
  仅一家银行试点“养老按揭”
  对于“以房养老”的试点,银行走在了最前面。去年11月,一家股份制银行在全国范围内发行了首张中老年客户的专属借记卡,该卡提供“养老按揭”业务,凡年满55周岁的中老年人或年满18岁的法定赡养人以房产作为抵押,就可向银行申请贷款用于养老。
  具体做法是指房屋产权拥有者把房屋抵押给银行,后者在综合评估借款人的年龄、生命期望值、房产现在价值以及预计房主去世时房产的价值等多项因素后,每月给房主发放贷款用于养老。等房主去世后,银行将抵押的房产出售以偿还贷款本息,其升值部分归抵押权人所有。这种贷款方式与传统按揭贷款相反,因此被称为“倒按揭”。
  该银行南京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张借记卡在南京地区已经发行,但目前并没有南京市民真正办理过这一业务,“应该主要还是观念问题吧,对于中国大多数城市家庭而言,住房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被视为属于全家人的资产,老人自己首先不愿意去办抵押,子女通常也不愿意。”
  保险产品与高端社区可捆绑
  那么,保险企业对于以房养老的热情究竟如何呢?一家人寿保险公司品宣主管告诉记者,“我们也在进行养老业务的创新。日前,公司在北京投资兴建的养老社区正式开工。这不是传统意义上封闭的医疗机构、养老院,而是一个高级养老社区,在引入最优质医疗资源的同时,文化、餐饮、娱乐配套一应俱全,而这也是国内首个保险产品与养老社区相结合的综合养老计划。”据悉,目前这款产品的门槛为200万起,可以一次性或者分期缴纳,面向高端养老人群。
  一位资深保险业务主管陈先生也向记者坦言,在保险企业的业务范畴中,资金需求方想要从保险企业获取资金,一般都是以其购买的保险产品为抵押而获取一定的贷款,但房子却从未被用作抵押物。“由保险公司开拓以房养老试点,目前来看有很多制约:首先,保险企业最为强调偿付能力,而在以房养老模式下,在投保人去世前,保险企业方面一直都需要输出现金,这对保险企业的现金流要求太高了,很多保险企业很难承担这样的资金压力;其次,房子70年产权的限制带来了不确定性;再有,房价并不会一直平稳甚至上涨,一旦房屋价值出现下跌,正常付给投保人的养老金如何维持?”
  陈先生坦言,政府的介入是有其必要性的,比如政府对进行“以房养老”的房子提供担保,特殊情况可由政府收回。
  慧择提示:养老金亏空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面对这一难题,除了国家加强扶持力度之外,个人也可以想象办法,例如可以考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让您的晚年生活老有所依,老有所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