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讯

新“保险三大怪”,不信你来看

更新时间:2022-08-11 10:10

时光荏苒,保险自在我国复业至今,已经走过了30余个年头。在这30多年当中,保险自身以及人们对保险的认识,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也许,30年前将保险拒之门外的人,从未想过如今竟拥有多份保单;也许,30年前因卖保险而觉举步维艰的人,想象不到今日之保险,竟位列“小康生活新三件”之一……

1,一怪:骂保险→买保险

保险刚进入我国之时,作为新生物,并不被人们接受。虽然发达国家的保险体系已发展得十分完备,理应给国内人一些影响,然而,事实并未如设想般美好,保险在我国推行起来,很是困难。早些年,毫不夸张地说,几乎人人都喊着“保险是骗人的!”、“一人做保险,全家不要脸”等“豪言壮语”,对保险嗤之以鼻。很多人见到从事保险销售的人员,往往会毫不客气地关上自己家的门,并毫不留情地抛出一句“骗子!”

然而,随着保险在我国的推广和普及,以及国家的支持,保险公司给人们带来的实惠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江泽民总书记还要在1994年10月1日为《保险知识读本》一书题词“人民保险造福于民”,胡锦涛主席要在2009年2月28日为新保险法签署中华人名共和国第十一号主席令……

逐渐,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相信保险,并成为保险公司的客户。而在这些客户群中,不乏农民。据了解,当下,出现农民半夜起来排队买保险的现象并不稀奇。

根据《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的统计,2012年想买家电的人最多,37.82%的受访者打算在新一年里购置家电;紧随其后的消费项目是汽车(36.79%),排在第三位的是保险(34.24%)。

由此可见,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为自己和家人做出更长远的打算,最近三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出,人们对保险的需求持续增长,保险这一选项,也从两年前排名的第九位跃居到第三位。

2,二怪:厌之如蝼蚁→小康生活新三件

多年以前,谁要是做保险,人人避之不及;而谁要是买了保险,凡是登门的人无不表示诧异,要么说其被骗,要么说其大可不必,图招晦气。保险就像是蝼蚁一般,不被重视,不被需要。可当下,保险却成了人们小康生活的新三件。其与住房、汽车平起平坐。

专业人士认为,人生需要的保障层次为:第一安全,第二健康,第三子女得到良好教育,第四是老人得到良好的赡养,第五规避职业风险。

保险和目前我们常说的和谐社会其实有着天然的联系:和谐社会由一个个美满的家庭构成,这些家庭必须能够让子女得到良好的教育,使下一代能够持续地发展。

父母不仅得为孩子未来的教育金作出一个保险安排,这些家庭还要让老人们能够得到赡养,颐养天年,这就需要大家在有经济能力的时候准备好养老保险,为退休以后的生活提供保险保障。这些家庭还应该保证各自的主要收入的创造者们能够平安工作好,通过购买职业的责任保险,给自己的责任增添一份保障……

3,三怪:被逼的选择→热门职业

保险刚复业之时,心甘情愿从事保险的人并不多。很多人都是迫于生计,无奈地选择了保险营销。然而,正是这昔日的无奈之举,成就了今日无数的成功人士,甚至日进百万之人,亦是常有。

据统计,现如今,收入最具竞争力的十大热门行业中,有四大行业与保险业相关,且最具竞争力的职业便是理财规划师,其年薪在10万至300万元。未来10年,中国个人理财市场将增长到10000亿美元。

保险业发展至今,营销队伍已成长为浩浩荡荡的三百万大军,其中,不乏能人志士。大学教授、成功商人、公司白领等社会精英,均有很多投身保险,并不断演绎着辉煌。

针对保险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我国很多高等院校均开设了保险学系,为保险业输送人才,例如声名赫赫的复旦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南开大学等。

此外,关于理财规划师,更有一种提法,与保险作为“三大件”之一提法相得益彰的是人们对未来生活所需的“三大师”的描述:除了替人消灾的律师和治病救人的医师外,我们的生活还需要一位理财规划师,帮助我们购买、选择、规划投资类保险。从“三大件”到“三大师”,体现了保险的观念在逐步渗入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