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已至,保险业一路跨山过水,又走过一年,在保险业聚焦主业,稳健前行的过程中,并未忽视保险业的本源价值。各保险公司在为消费者提供保险保障的同时,也纷纷担起行业责任,投身公益,尤其是在扶贫方面,多有动作。
回首:“输血”转“造血”,保险扶贫“花样多”持续创新
早在2016年6月,保监会曾与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发布《关于做好保险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要求保险业要精准对接脱贫攻坚多元化的保险需求,努力实现贫困地区保险服务到村到户到人,对贫困人口“愿保尽保”,同时在《意见》中明确了完善精准扶贫保险支持保障措施。
此后,保监会多次在文件和会议中强调保险业在精准扶贫方面应负担的责任和重要作用。2017年11月10日,保监会在四川召开保险业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会议,指出保险业将保险扶贫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贫困地区保险深度和密度有所提高,保险覆盖面和保障能力也有所增强;2017年12月,保监会印发《保险扶贫统计制度(试行)》,明确扶贫统计报送内容、统计对象、填报口径等方面的要求,为精准扶贫提供数据支撑。
从扶贫要求的落实情况来看,保险业正逐渐撑起“保险扶贫”的担子。值得关注的是,保险业的扶贫模式在过去一年多有创新,不再局限于基本的“捐钱捐物”,而是使保险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使扶贫工作从“输血”到“造血”。
举例来说,目前最为常见的保险扶贫模式是特色农业保险,多家险企根据贫困地区的农、殖品特点及自然环境,推出具有更加具有针对性、保障性的保险产品。防范因农、殖户因应对水平不足导致的“因灾反贫”现象。
“因病返贫”同样是目前贫困地区居民的担忧。对此,保险公司承办大病保险,对贫困居民的医疗费用基于支持,同时针对贫困居民,推出针对性较强的小额人身保险,保障其在日常劳作中意外伤害、以外疾病等突发情况的需求。
同时,在资金运用方面,因农、殖户资产单一,可担保物较少,使得其贷款难,因缺少资金难以扩大生产规模,对此,保险业运用扶贫贷款“风险共担”机制,通过推出小额信贷保证保险等产品、农业保险增信、保险资金直接投资等方式,帮助农、殖户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从保险公司层面来看,各家险企也各有“高招”,在保险产品设计、保险销售、保险理赔等多个环节助力“扶贫”,如推出“扶贫贷”、“一站式报销”等不同扶贫产品、模式。
远眺:保险扶贫需补“距离”短板,险企拟持续创新形成合力
新年已至,保险业进一步的公益扶贫工作将如何展开,值得期待。
2018年1月,保监会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意见》,其中要求保险业创新发展保险产品,提高深度贫困地区保险密度和深度,并提出到2020年底,要实现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群医疗补充保险广覆盖,政策性农业保险乡镇全覆盖。
同时,保监会也曾指出,保险扶贫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距离贫困群众的需求还有不小距离,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保险扶贫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方向和目标。
多家保险公司也在近期陆续“表态”,强调其未来的公益策略与计划。
举例来说,此前发力贵州扶贫的中国太保在近期表示,将以贵州地区扶贫成果为示范,打造“善行天下”助推脱贫攻坚系列活动,精准对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建立助推脱贫攻坚长效机制,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
阳光保险提出具体扶贫目标,表示在2020年之前,将在四川累计投入公益扶贫款650余万元,创新金融精准扶贫模式,加大扶持力度,整合各业务线资源形成扶贫攻坚合力。
此外,新华人寿表示将在保险赔付环节发力扶贫,新华人寿保险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杨怀鹏表示,下一步,新华保险将建立专业服务团队,开启理赔绿色通道,高效足额赔付;中国平安则表示将进一步扩大“精准扶贫”的成效,把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输送到贫困地区。
总体而言,保监系统将通过建立的正向激励机制、差异化考核模式,使保险资源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和贫困居民倾斜;保险公司同时将进一步实现扶贫模式的创新,形成长期有效的扶贫合力,使“输血”式扶贫转化成“造血”式扶贫。
对于未来保险扶贫的方向,保监会表示保险扶贫工作仍有短板,保险业需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多家险企也各有表态,强调将在创新模式、整合业务线资源等方面“发力”扶贫。
达尔文10号重疾险
暖宝保3号少儿门诊险,甲流发烧也能保,能报销的比例更高了!
慧择小马老师|1411 浏览
抵税利器中荷岁岁享护理险,买前必知的13个问题!
慧择小马老师|1475 浏览
短短3天,她帮客户要回了漏赔的100万!
慧择小马老师|352浏览